一本好书,《追风筝的人》
已经很多年不看正经的小说什么的,只是每天追网络小说更新。部分原因是这种书一般都反应现实,而现实总是太残酷,不想受这个虐。
看这本《追风筝的人》其实起源于想练习英语阅读,硬性规定自己每天看40页。这本书一共400页,结果我一周就看完了。不出所料,中间几次哭的稀里哗啦,但这个故事似乎有魔力,也许是那清新的文笔,也许是那细腻的情感,总而言之,我迫不及待地读到了最后。
看完后心情很复杂。怎么说呢,第一人称主角不是个纯粹的好人,相反,悲剧很大程度上因他而起。他确实因此内疚半生。然并卵,他仍然是那个有点懦弱缺乏勇气并且内心有着优越感的孩子。作为一个后来靠文字为生的人,他毫无疑问是一个细腻的人,经常想得太多,所以自己身上的缺点他其实是看得很清楚的。但是他没有勇气也没有动力改变自己。如果不是叔叔把他骗去了巴基斯坦,他可能这辈子就这样怀着内疚假装忘记地过完一生。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过他最后突破了,坦然告诉岳父自己父亲有一个私生子。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求自己心安。但是说真的,我始终不是很确定他对哈桑的感情到底是不是朋友兄弟,还是只是失去后的忏悔。因为在他心中,其实始终没有把一起长大的奶兄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哪怕哈桑为他付出那么多。他良心不安,结论居然是一定要把哈桑赶走。
哈桑呢,作为悲剧的主体一代,我好说他其实也算求仁得仁。他说阿米尔是他最好的朋友,因此他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即使被这个朋友污蔑偷窃,他也没有揭穿真相而是默默承认,最后为保护阿米尔家的房子死了。这个角色是那种很纯真很善良的人,虽然什么都明白却总是相信世界好的那一面。但是世界并没有因此就对他慈悲。但是怎么说呢,这种人的优点就是他总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好比一个笃信宗教的信徒。因此如果从获得幸福感的目标来说,他们反而比那些心眼多的自私的人更容易幸福。但是作为一个自我的人,我并不认同这种生活态度。世人都赞美这样具有牺牲精神的人,人们为他们哭泣。好比社会总是感动于无私奉献的母亲,因为社会有了她们的奉献才更稳定。有了她们,男人有人照顾,老人有人服侍,孩子有人抚养。但是对于这些女人自身有什么好处呢?社会会因此给她们更多的权力吗?会让她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吗?会让她继承更多的财产吗?孩子会跟她姓吗?都不会。所以这种善良是廉价的,这种感动也是廉价的。
主体二代,哈桑的儿子。这个孩子遭受了比父亲更为残酷的对待。短暂的幸福童年过后永失双亲,被当作娈童玩弄。永远都震撼于阿米尔告知他可能要把他送回孤儿院一段时间时,他惊恐的恳请,不,不要,你答应过我的。他为此自杀。真的真的很可怜这个孩子,他没有任何过错却遭此横祸,留下一辈子的心理创伤。可是,在命运面前,谁又能说只有罪人才会遭遇不幸呢?还好,在结尾总算留下了一点希望。希望他能拥有一个比父亲更好的人生。
其实这本书的主角是前后三代四个男人。女性在里面只是一个布景板。亚洲国家,都是如此吧。中间穿插了很多对阿富汗风土人情的描写,很美。我以前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战乱穆斯林。原来它还曾经有那么美好的时候。小国命运不由自主的悲剧。
如果我来列一个书单的话,这本书绝对是推荐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