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边界化为无界
上路前行。生活的宝典总是启发着人们,走进它、认识它,进而力争活出真我,在须臾间不枉此生,擎获生命的本色。其中,边界是一条闪亮的线。它的意义则在于更清晰地标注自我,从而明晰自我,更好的认识体会“我是谁”。
诠释边界。人的行动来源于思想、意识,思想、意识的源头之一在于认知,而人的认知不是无穷的,关键在于清楚自身认知边界。而清楚自身认识边界则是个哲学的命题。因为,这涉及到认识自我。首先需要做到“无我”。比如,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不可能做到从善如流,如果有人戳到其不足,可能会暴跳如雷、跳起来打。抑或修身的人则会闻过则喜。一反一正的核心在于“不自知而盲目自大和自知而谦虚进步”。不突破无我枉谈清楚自身的认知边界。当然,突破无我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是雄关漫道了,事事练就、穷其半生。认识边界通俗的讲就是井蛙的天、小马的河、夜郎的优越。。。总之做到无我方才邂逅认识边界。其次,释义认知边界。简单讲就是认知的界限,清楚自己的头脑、身体中的天有多大。市井商贩对米面油头头是道、医生对病人可药到病除、官员对于政策法规敬畏拥笃、角马的迁徙和交配。。。综上,从其形形色色的人便看到了行为边界,由行为边界寻本溯源推出认识边界。一位人的生命轨迹、一匹角马的全部岁月,皆可望见、皆可预测、皆可追溯。最后,为认识边界的内容。这涉及到认识的来源。从时间维度上讲,认知可以从三方面来捕获:一、当下,基于现实和事实。二、历史,基于过去或历史洪流等等。三、未来,由计划或趋势指导当下;从个体维度上看,认知可以混沌无知、自省自悟、无我、真我等阶段来划分。认知人的大小、深浅、跨度、感性客观等等构成了认知内容。或这么表达:我知道我自己知道什么,如果置于人类时间轴上,当然这很浅很搞笑,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如果置于行业内,则从职员到专家的差异来体察。如果置于个体,则高手理解看透庸俗之人,而庸俗之人参不透高手,便言语有失公允偏颇,甚至恶语相加。
善用认识边界。首先,识别无知之人,匹配正确的相处之道。老话讲人贵有自知之明,而生活中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矛盾、冲突呢,一部分原因在于无知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占比很大。一如心理健康的人寥寥无几。以我为例,我知道的领域置于生活中而言,真是沧海一栗了。于星辰大海间,我不如一粒尘土或水滴。然而,休伦我如何自谦都改变不了我所知的有限性。进步一讲,就我所知的领域,除非我已经站在行业巨人的肩膀上,否则在该领域内我的认知不够深、不够广,起码在该领域中意义不大。这样在该领域内我就是无知之人,推而广之呢?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说出实话“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当然,他的时间跨度更长,在此就不做解释,点到为止)。所以,生活中有自知自明的人总是令人喜欢的,反之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早晚有意无意中伤他人、不招人待见,回头还变本加厉。人与人之间,区别很大。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想法观念各异,健康程度异样,诸多现实条件培育出来的人形形色色。所以,不轻易评判他人,不轻易给人下定论,不轻易贴标签,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差异,这应该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懂得的道理,或明晰共知的文明规范。我可以尊重差异,但请不要予人“垃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悲哀的是,由于很多人不自知,每天大量制造认知垃圾,衍生情绪垃圾,做环境的污染源,导致坏人坏事,最终坏人坏己,很悲哀。世界的事由人来做,而尘世间的纷纷扰扰,某种程度上根本源于心的问题,而心之伤,一部分源于认知的浅、表、错误。浓缩到一点就是:每人经历事上,能否做到“如实观照”,或是不苛求能,做到何种程度上的如实观照。其次,建立群体性差异认识信息库。制定标准,将人涵盖,提取共性。做到客观全面,随用随取。方法是,先由观自身做起,进而观身边人,在而观群体。假以时日,自会熠熠生辉,甚至大放异彩。
突破边界,走向无我。最后,与认识边界妥协,达到圆融之态,进而由边界跨越到无界,做到无我、真我。认知有如登山,初登之时不知何谓山、方向在哪、如何去圆“镜花水月”,艰难困苦、难以自洽,一步一坎、甚是煎熬。然而,不做快乐的猪,觉醒自有雷霆万钧之力。发轫于艰难困苦中,孕育希望的朝阳,踩着阳光心系巍巍高山,脚踏实地。其过程有如万里长征,悲痛而伟大,绝望而重生,创造了每个人的不可能。登顶之处,恰是无我之时,再无认识边界的现实羁绊,一切有如天际中淡淡白云,可有可无、可淡可浓、可遮阳蔽日、可大雨倾盆,一切和谐有序、来往自如,平淡却深刻,有限却无穷,或悲或喜皆为自然,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归心自然。于是跨越认知的局,别有洞天的寰宇,那个“我是谁”的终极之问,渐渐浮出水面。走过的路,修过的心,成过的事,每一步每一瞬间都是答案。仅仅,这仅仅是回头看。致敬认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