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声日记每天写1000字

是谁把微信中的同学群调成了静音?

2015-11-07  本文已影响7518人  重庆森林cqsenlin
是谁把微信中的同学群调成了静音?

半年前,我被偶然的一个机会拽进了小学的同学群,进群之后,发现很多多年不见,甚至失去联系的同学赫然其中,心中泛起莫名的激动和感慨,一晃时间都过去了这么久。一句好久不见,更是道出了同学之间那份简单纯洁的友情。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微信里被同学们之间的聊天狂刷几百条,而自己在繁忙之中也不忘记参与其中,更是时不时地翻看聊天记录,生怕错过了任何一条信息和语音。那种童年才存在的小伙伴参与感又重新地回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只要一个APP,一个群就能把我们拉回到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年代。

在同学们众多的话题当中,聊的最开心的永远都是那些童年的记忆。那些一起上课,一起放学,一起嬉笑打闹的场景都能历历在目,永生难忘。当然,笑话讲久了,都会腻,何况是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童年话题的告罄,同学们之间的聊天信息数量,由最开始的几百条,变成了几十条,最后到几条。信息的形式也从一开始的语音加文字,变成了现在偶尔发出一张图片和一个表情。直到现在有时候一天都没有一条,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手机坏了,网络信号没了,自己被移除群了。但事实是这些都没有。

那么到底是谁把同学群调成“静音”了呢?

我认为时间和空间脱不了干系。

现在的大家都已经成年立业,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每天繁忙的工作和家里的柴米油盐,已经完全替代了儿时那种可以大把虚度和荒废的时光。童年的我们之间可以天天腻在一起嬉笑打闹,而现在更多的是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活,甚至是养家糊口。这一分钟的闲暇,换来的可能就是下一秒钟的疲惫,我们都穿梭于寻找生活出路的轨迹中,逐渐迷失了简单的自己。儿时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能够重拾,更多的是大多数人都在陌生的世界里演绎着自己不擅长的人生。童年单纯的情感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格外复杂,甚至有时照照镜子里的自己,都回想不起曾经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在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毕业后的日子里,我们有的做了商人,有的做了白领,有的当了司机,有的成了教师,有的选择了回到家乡,有的选择了异地发展,在各自扮演自己新的生活角色的同时就这样散落在海角天涯。空间地域的阻隔,使我们仅仅能停留在网络里互问衷肠,想想同学再能聚全之日遥遥无期,嗟叹之余剩下的遗憾就成为了我们心中的那道透明的墙。

时间在一点点的流逝,空间在不断地拉长。

有时想想,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你和你的同学都是这场比赛的选手,有的同学,跑在你前面,他很难顾及到你,你只能远远地看着他,渐行渐远;有的同学,落在你后面,他很想追上你,但力不从心,只能看着你的背影,逐渐消失。而你,看着落在后面和跑在你前面的同学,最后能做的只有扬起嘴角,一边跑,一边祝福他们过得好。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无论何时何地,或许我们终有聚全之时,到时除了好久不见,更多想说的是虽不常联系,但我一直都在你身旁。我想这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顶过所有的陌生和心墙。而这份情谊就像儿时含在嘴里的棒棒糖,嘬一嘬,回味里都是甜的。说到这里,我不禁把微信里的同学群静音设置取消了,说不定下一秒新信息的提示音又会响起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