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活着,还是平静的离去?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1人
随心飞盈
今天去查房,看到来来回回在我外科反复多次住院的胃癌晚期患者老杨痛苦的样子,我不由得多停留了一会。老杨说:这次来明显的不如以前了,首先是进食量明显的减少了,现在一天的饭量等于以前一顿的饭量,瘦了很多,身上没劲,腿发软,再加上全身酸痛不适,尤其是那个腰痛,折磨人啊!止痛药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不过我这人心态好,看的开。手术后医生告诉我像我这样的病存活率是5年左右,今年是第四年,我身边和我一样的病人有好几个都相继离开了,我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好了。我也不害怕死亡,每个人迟早都要死,只是看咋样个死法,我希望我能平静无痛苦的离开。如果国家允许“安乐死”,我愿意选择。现在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国家应该考虑一下,如何让这些患者无痛苦的离去!
老杨在说这些话时,老伴就在身边,她说:我和孩子他不用担心,虽然不是多富裕,但还过得去。他这种情况,我现在已经不上班了,陪在他身边,只要他不痛苦。老杨和老伴能坦然讨论和面对死亡,我为患者如此坦诚的心态,如此坦然的面对死亡而感叹!
痛苦的活着,还是平静的离去?对于绝症患者来说是很难的抉择。有时候避而不谈不代表死亡不会发生,有时候坦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但是中国人对死亡的避讳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人员的缺少,往往临床上的这类患者大多都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但其实,家属和患者如果能坦然面对死亡是可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