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认识

掉头回来——纠正医学之误

2018-04-17  本文已影响35人  阳光小娟微信LMJPKCZQ

掉头回来——纠正医学之误

林海峰作品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上,我们看到文学、艺术、建筑的辉煌,也看到现代工业在科技的支持下,带给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那个关乎生命的学科——医学,却似乎很寂寞!至今为止,人们依然无法安心生活,始终担心,在某一个路口,某一个年龄,某一个时间里,疾病,从天而降。

无论是中国的中医,还是印度的瑜伽、阿育吠陀,或者西方的医术,似乎都还没有给予疾病一个肯定的说法,一个标准、有效、安全的解决办法。即使,是非常高明的医术,似乎,也没有把握。

一门科学,一个学科,几千年发展下来,怎么会连一个可靠的结论都无法提出来呢?怎么会连伤风感冒,都还是要出人命呢?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慢性疾病都久治不愈呢?

原来,真的有值得研究的秘密!需要翻出真相来,让人们有机会认清,自己所处的现状,找出,更好的方向。

中医,在过去的五千年里,其实,没有形成医学院的教学系统,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机制。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都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系统!所以,无论我们多么爱国,多么想要表达中医的举世无双,我们都找不出一个可靠的可以复制的说法、做法,也没有证据证明,在过往的历代王朝中,有哪一个中医,领导了一次学术论证,推行了一套医学解决方案。又或者,把治疗某种疾病的标准方法,传承下来。

所以,今天的中医,我们看到外部的医术,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整脊、艾灸这样的个人艺术(医术),非常像一种表演,至于内在的逻辑,科学依据,病理学支持,似乎,一直都很微不足道。而中药,更是如此,没有统一可以学习思考的章法,只有背诵千年前的配方、秘方,至于那些草药,也是很难说清楚,什么在起作用,起多大作用,要用多久,如何搭配。

印度的阿育吠陀,也有类似的情况,只是在精神领域,他们似乎做了更多的实践,尤其是冥想、放松所带来的心理支撑。

无论如何,中医也好、阿育吠陀也好,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形成统一思路、可对照的病理学思想、可复制的治疗手段,因而,这样的医学,一直都显得很个人,似乎成败,取决于个人,而非医学本身。

而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方医学,由于战争中急救的需要,发展出以消炎、抗菌、手术、包扎为基础的急救医疗系统,战争的规模,使得医学的教学也相应发展出规模,有了规模,就有了标准,有了教学体系,有了数据、报告, 也就有了统一的病理学解释、对照。于是,迅速发展,并且,随着更大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迅猛发展为,覆盖全球的强势医学,逐渐,取代相对个性化的各国医学。成为今日的主流医学。

适用于战争急救的医学处理方式,并不适合文明时期的慢性疾病!慢性的意识,就是并不需要急救!然而,只有西医的处理方法之下,擅长的都是急救!打针、吃药、点滴、输液、消炎、止痛、麻醉、手术、降血压、降血糖等等,这一切,都是医学战争的紧急需求下,制定的标准。

实际上,这样的医学,根本没有来得及去研究慢性疾病的形成、发展、转归,也没有耐心去等候身体的调整、康复,而是按照急救思维固有的模式,去干预人体,处理症状。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医学的发展实际上遇到更大的困难,这个困难就是,没有医学走出医学去体验和感受患者的生活方式、习惯、行为、心理、饮食、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家族情况、社会关系!而这些,恰是真正引起慢性疾病的因素。

加上无法那人体做实验,因而,现代西医,仅能够凭借实验室的动物实验,来推断,人体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实验室,不是一个正常的生存空间,与人的实际生活方式差距千里,所模拟出来的实验数据、以及以此依据生产出来的药物,与人体实际生存状况,差距甚远。

另外,现代西医,对人体的研究,是基于死了以后的尸体解剖,来理解和认识人的生理活动,这个认知至今为止,没有得到丝毫的矫正!而显然,活人和死人的差异,是天差地别的。因而,我们所看到的医学理论,也是漏洞百出,难以奉效的!

要真正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如何把握,如何调整,就必须观察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与行为对生理的影响,必须用“生”的思路去看动态的、变化的生理活动!唯有从这样的视角去观察,才能够真正明了,怎么去帮助身体赢得健康。

这个就是我们研究了十五年的,整体自然医学。阳光森林以及所有成员,为之努力奋斗无数个日日夜夜。感谢上天给予我们这样的使命,让我们有幸,找出一条道路,一条全新的路,给予生命最大的尊重,让受伤的身体,得到完整的支持,得到最大的机会,恢复健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