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
微信公众号: 赵庆招写字的地方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最近在读莫言的《藏宝图》系列短篇小说,闲暇之时对莫言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其竟是如此有趣。
简单说一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人,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86年,莫言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作为首位获诺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一时间名声大噪,众人皆知。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但这出了两个极端,一面,很多人疯狂追捧莫言和其小说,为了沾点“文气”,甚至跑到人家旧居去“拔萝卜”、“扣墙角”、“搬砖头”。
另一面,又有很多人疯狂诋毁和黑他,说他获诺奖就是因为瞎写,和戈尔巴乔夫搞垮苏联,接着获得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个性质。
且不论这两种极端分子的好坏吧——都不算什么好人。
不值得效仿。
有了这些铺垫。
我们且说回正题——莫言是一个怎样有趣的人呢?
其实,我们把诺奖的头衔放在一边,把那些让人趋之若鹜的名头也先挂起来,单单来看莫言,你会发现莫言也是普通人,是一个有趣的人,
但这些“有趣”中间,又带着无奈和痛苦。
就说两点吧。
1
他的名字就很有趣,原名管谟业,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莫言。
莫言生长的年代,物质生活极度贫困,他像小狗、小猫一样长大。
上小学时,碰上文化大革命,仅仅因为家庭出身和叔叔的身份,只读了五年级,就被视为“坏分子”而辍学回家,务农为生。
他祖父只不过有几亩地和几头牛,在当时就被划为阶级敌人。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如此悲剧性的童年,让其心里有了阴影,再加上母亲的谆谆教导,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于是谐音“谟业”,取名莫言。
这些细节从他的书里都可以星零可见,了解他作品的人都能发现,他很多小说都是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其实那这个“我”,总有那么一点他自己的影子。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包括对文化大革命的勾勒,对苦难人民的描写都能看出里面蕴含的痛和无奈。
莫言也:不说话。
但他又写了如此多的作品。
有趣的名字下,是怎样的遭遇才让其三缄其口。
他那一辈的人都深有体会
问及笔名,他自己却很轻松。
他的原话:
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
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2
看完莫言这本《藏宝图》小说集,你就不得不说他的文字是真有趣。
比如,他在《藏宝图》的第一句话是: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只有一句真话——这个故事从头到尾没有一句真话。
你会琢磨半天,然后感觉很妙。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他的文字风格,典型的魔幻主义。
比如在《嗅味族》中,“我”和母亲们讲自己的经历,说自己跳入深井中和那些长鼻人共享美味佳肴——而那些长鼻人只嗅不吃,但很会做饭,有烧鸡,还有野兔……
本是美妙的故事,可是画风一转:
“还敢胡说,母亲愤怒的说着,揪住我耳朵的手又加了一把劲儿,使我的耳朵不知变成了不知什么模样,“说实话到底干什么去了!?”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耳朵疼痛是热泪盈眶的原因之一。
但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我感到委屈,明明我说的是大实话,但他们却以为我在撒谎。
明明我是冒着被长鼻人惩罚的危险,把一个美好的秘密告诉他们,但他们却以为我在胡编乱造。
我的那些可恶的兄弟姐妹们,见我受到惩罚,不但不表示同情反而幸灾乐祸,他们得意的眯着眼睛,脸上挂着笑意。
那四个年纪比我小的可能怕我收拾,他们笑的还比较含蓄,那四个比我大的,丝毫也不掩饰他们的得意之心,甚至添油加醋的说一些让母亲更加愤怒的话。
本该难过至极了,又一转:
母亲松开揪住我耳朵的手,我感到耳朵火辣辣的,知道它的体积大了不少,我的耳朵比平常人的都要大,原来也大不了多少,因为人们的扭和拧,它们变得越来越大。
那种疼痛看着就感受到了,但分明让人想发笑——处理得太有趣了,不是顺着路子来,而且另开一壶。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莫言,是怎样一个有趣的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读《牛》的时候,读《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的时候,读《冰雪美人》的时候,那些个魔幻故事非常有趣地嵌入书里,你会觉得有点玄妙,但再一想,貌似也很有道理。
莫言的叙事风格确实吸收了国外一些作家的特点,但几乎完全融为自己的东西。
我想之所以故事如此有趣,一半是能力:莫言的灵魂本来就很有趣,能把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结合社会发展和世界趋势,再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魔幻地展示出来。
一半是经历:莫言的时代,变故太多了,遇到的人,见到的事,让他不得不以这么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
哪位会说了,他的小说里经常出现各种“荤”段落的东西,合适吗?
我的理解是:
莫言并没有乐意要这样写,也没有刻意要避讳,我觉得恰到好处。
他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他见到的就是这样,他听到的就是如此,可以避讳,但就不诚实了,就是在装了。
莫言的作品给人一种感觉——如同他的笔名一样,他貌似什么都没说,几乎不传递什么政治批判或者颂扬,但又仿佛字字句句都在暗示。
比如在他的书中,你会经常看到“毛主席说了……”“共产党……”“红卫兵……”,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平铺直叙引出来,没有刻意要说明什么,但细细一品,嗯,有点意思。
莫言的作品读到现在为止,觉得甚是有趣,还得多多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