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子山
村南十里,有一座“渣子山”。“渣子山”,有山的模样,却不是真正的山。从“渣子山”再往南十里是孤山,孤山是石头山,是真正的山了……
这座渣子山,是由朱刘店煤矿在采煤时从原煤中分拣出的煤矸石堆积而成的,日积月累就成了山。山上修有铁轨,呈东西走向,一头连着分拣场,一头是山顶。分拣出的煤矸石装在一个“车斗”里,由电机、钢丝绳拉着“车斗”(我们把车斗叫‘小滑车’)沿铁轨由东向西拉到山顶。在山顶的铁轨尽头,还设计了一个自卸装置,为的是把“车斗”里的煤矸石抛出去,自卸时“车斗”朝下,轰隆隆的煤矸石瞬间呼啸而下,呈扇子面散落在西山坡。“渣子山”底就是溎河河道的一部分,煤矸石很湿,渣子山控出的水也淌进了溎河。落石砸着水花,很壮观,有的煤矸石很大,从山顶滚落时,旋转着,蹦着,跳着,像磨盘…
运送煤矸石的“小滑车”,往返一趟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有时也不一定,甚至一天也见不了几次。由于煤矸石抛撒在西山坡,所以“爬山”的时候不能从西边上,一般是从北面和东面上,躲开石头才安全。
我们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是经常去“渣子山”的,特别是夏天,晌午下河洗澡,玩够了就沿着溎河河道(我们叫“河崖”)往南走,过了牟家庄,小石桥,大石桥,穿过王潍路桥底,再到钱家庄……朱刘煤矿、渣子山在钱家庄的地盘上……
那时去“渣子山”的人很多,小孩们主要还是好奇和好玩,大人们就不一样了,倒出来的煤矸石里“宝贝”不少,比如混杂的煤块,顶巷道的木头,铁管,铁棍,螺丝,电线,甚至是引爆炸药用的电雷管……渣子山不大,寻宝的人不少……
我们那时去渣子山,主要是“拾电线”“找雷管”和看“小滑车”。引爆雷管的电线很细,基本有红,绿,蓝,黄几种颜色,我们找来后主要是缠弹弓的木把,红红绿绿的很好看,后来捡的多了,大人们就把电线卷缠成一个个长条,然后连起来当做夏天的门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各种材料都能物尽其用,让单调的生活,有了色彩……
“找雷管”现在想来有些后怕,有时,电线和电雷管是连在一起的,电雷管比普通的鞭炮略小,外皮有一层防水“蜡纸”,剥开后是一个个微型的“小碗”摞在一起,盛着黄色的“药面”。我们最擅长玩的游戏是把盛满“药面”的“小碗”,放在公路上,汽车经过时压到“药面”,发出“啪啪”声……更有大胆的拿到学校,用干电池通电,看看能不能引爆。(反正用三四节电池没能引爆)现在想来应该用大电流或高电压来引爆吧?邻居三哥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把雷管直接放在了燃烧着碳火的炉子里,(那种用泥,砖盘成的土炉)然后我们跑出屋,关上门,在院子里卧倒……“啪”的一声,很小,“轰隆一声”很大,我们用梧桐杆子戳开门——水壶瘪了,炉子塌了,一地碳火……
听说也有用雷管来炸鱼的,我家就在村东湾边住,那年夏天,一声闷响,以为是地震,跑出去见湾边围着一群人,湾里的鱼翻着肚子,一大片……
那年在桂河联中上学,不知是从哪听说的,说小偷割包用的不是刀片,是拿一分,二分的钢镚放在铁轨上压薄后用来割口袋,说是很快,很顺手。于是都想试试,从家里拿了钢镚,我们结伙去了朱刘店,胶济铁路就从朱刘店经过,我们把钢镚摆在铁轨上,等着火车来。或许是火车速度太快的缘故吧,火车走后,钢镚也带走了,试了几次也没压成出“成品”,于是有人提议去煤矿渣子山上“小滑车”的铁轨去“压”,“小滑车”速度慢,说不准能“压成”……朱刘煤矿和胶济铁路挨得很近,爬“渣子山时”我们从北面爬山,一个家伙非得从西边往上爬,我们跟他说了,“西边是倒煤矸石的地方,石头下来根本躲不开”。他不听,“死犟”的那种。无奈,我们从北面上山,他从西面上山。爬了没一半,“小滑车”来了,轰隆隆,石头摩擦着石头,声音很大,我们吆喝着他赶紧躲避,快跑。(其实没处躲,也没处跑)他也吓傻了,只是本能的顺着山坡往下跑……(连滚带跑)这是我见过的最惊险的一幕了……碎石裹挟着他的身体一并往山下滑去,几块大石头就从他的头顶蹦了过去,如果砸在身上,必定是一团“肉泥”……
这个“死犟”的家伙,坐在山下的水里,浑身发黑,发抖,脸色的苍白,吓得够呛……好在没受伤,“定形”了“定形”,(稳定情趣)说是干渴了,又喝了几口河水。站起来走了几步,也能走路,就商量着要回家。临走时我们又模仿大人的样子,摸摸头,摸摸地,煞有其事的嘴里嘟囔着,给他叫了叫“魂”。并在回家的路上起誓“这件事谁也不能说出去”,“谁说出去谁有老婆”。(那个年代很保守,男女同学之间几乎不说话,“有老婆”是件很丢人的事情,谁也不敢“有老婆”)一晃快四十年了,这个“死犟”的家伙我也有三十多年没见他了,听说在某市,风生水起……
因为这次遇险,钢蹦也没压成,后来又专门爬“渣子山”压了一次,小滑车很轻,速度也慢,一分钱的钢蹦经过几次碾压压得比五分钱还大,压的很薄,形成了刃口,刃子“很薄”,“很快”……至于当时的小偷是否用这玩意“割皮包”,“割口袋”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做过实验,很厚的一本书,能轻松“割透”。都说“钢蹦”里含有一种特殊的金属。能使刃口很快还不伤手,也不知真假……
再后来,朱刘煤矿停止了开采,“渣子山”也停止了生长,“渣子山”上的煤矸石,当初是废物,后来也成了“宝贝”。特别是附近的砖厂,把煤矸石粉碎后替代了煤灰掺进了砖坯中, 以及后来的市政建设及新型建材的研发推广(比如,“面包砖”)也消化了不少煤矸石。
小时候,出村就能看到“渣子山”的山影,现在,随着空气的浑浊,建筑物的增高,已经看不到了,或许已经消失了吧?
真想再爬爬“渣子山”……
图片来自网络,朱刘店煤矿的渣子山比这还要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