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古筝摇指技法传承之研究》·读书笔记
中国古筝摇指技法传承之研究
宋婷婷
中国音乐(季刊)2013年第3期
本文的主要框架如下:
一、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摇指技法
1.《仁智要录》中记载的摇指
2.《弦索备考》中记载的摇指技法
二、传统流派中的摇指技法
1.河南筝派
2.山东筝派
3.潮州、客家筝派
4.浙江筝派
5.悬腕摇指技法概念的提出
6.“派生”的摇指技法
结论
在阅读完本文后,笔者获取了以下重要信息:
1.《仁智要录》是日本的古筝曲谱集,载有大量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的筝曲。其中十多种调的筝曲多达二百多首。
2.目前所发现最早的“摇指”技法符号出现在清代的《弦索十三套》乐谱中。
3.作者认为,早在1814年之前,古筝演奏技法摇指已经非常普及了。
4.古筝技艺几乎是民间口传心授,则现在仅能通过个别传人的口述和遗存下来的有限资料去获取有关摇指的信息。
5.河南筝派代表人物曹正总结出古人弹筝技法习用和传授的两种方式:“指法字母” 和 歌诀形式辗转教授。并把摇指分为“密摇”和“稀摇”
6.从娄树华《古筝曲集》中的摇指中,作者认为,在50年代中后期的“摇指”被筝界称为“轮”,显然是在当时借鉴了琵琶、三弦演奏技法的名称而来。
7.梁在平先生是台湾筝乐开辟与发展的先驱。作者认为,他所说的“摇指”是借鉴了琵琶的“摇”而来。
8.从曹东扶对河南流派的贡献来看,作者认为,河南传统筝派的摇指为大指大关节劈托摇,是一脉相传的。
9.山东传统筝派除了“拇指摇”,还有“食指摇”。作者认为“食指摇”可能袭承了《弦索备考》的摇指。
10.潮州、客家筝派是用指套戴义甲,与河南、山东筝派不同。
11.更早的潮州筝人更多运用无桩弹奏。
12.王巽之对浙江筝派的摇指技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日趋完善。
13.悬腕摇指由李婉芬首先提出。
14.作者认为:悬腕摇指的产生,是古筝摇指技法发展历史的必然。
15.“派生”的摇指技法有:扣摇、扫摇、多指摇、多弦摇、左手摇、摇与弹。
从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荣斋编纂于1814年的《弦索备考•筝谱》中的“撮儿”是目前国内有据可考的最早摇指技法。
2.古筝技法从扎桩摇到悬腕摇,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极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它能抒情地“歌唱”了。
3.经过长期的演奏艺术实践和坚韧不拔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摇指技法。
4.文中所提到传统流派代表人物和筝人提出有关摇指的概念都在古筝技法传承历史中具有创建意义的进步。
5.摇指技法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称谓、种类、标记符号。当代摇指技法大致可分为:有桩摇和无桩摇。
6.摇指技法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口传心授、 乐谱“指法字母”的文字与符号的传承、 歌谣形式的传承。
7.作者认为,采用多种类型的摇指技法来演奏现代专业作曲家的作品是筝乐发展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