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白光》表达了什么
————————本文为转载——————
《白光》讲了一个很直白的故事:一个考了16次都没有考上秀才的老童生,在祖母留下的一个祖上财富谜语的吸引下产生幻视(你也可以认为不是幻视,是真的,反正不重要),跑到山里去找财宝,然后就淹死了,甚至怎么淹死的也不知道,只是成为地保口中一个“身 中面白无须”的男尸,邻居连看都懒得去看。
这玩意儿你可以有不同的感慨,看看这里的一些答案,有人感慨“黑鸡汤害死人”,说科举考试害死人。有人感慨“每个人心中有一束白光”,是人生的追求……
所以说,以名生名是最不靠谱的,人们可以从几颗星星想到人马,双鱼,巨蝎。其实你把这些星星贴到航天飞机,乞丐,蟑螂,也没有什么不像的。星星并没有那个信息,那个信息是你补充出来的。
“因为你带了黄色的眼镜,所以你看到的什么都是黄色。”——如果一直用心中已有的观点、认识去理解世界,那么世界不管是什么样,你能看到的永远都只是心里那个固有的样子。
所以,《白光》肯定不是在“质疑科考游戏规则的反鸡汤”,因为鲁迅的逻辑靠谱的。用这种方法证明科考游戏不行?那那些考上的人怎么解释?如果用一个失败者的遭遇来证明某个制度不行,那我们是不是需要制造一个不产生失败者的制度?
所以,把原文的意向引向质疑科考制度是在人为补充信息,不守弱,不肯听作者在说什么,不面对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是陈士成考了16次最低级的生员考试都考不上,但他除 了这条路,不知道自己可以找其他路。
他只能在那里想自己过了这一关,“一路联捷上去”,到底要清高当个京官还是要外放。除此以外,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的打算,他也根本就想不出第二条路。
也不尽然,他还可以叨祖上的荣光,祖母还告诉他了,家里也是阔过的,这些财富就藏在“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这个谜语里。当他无路可走了,他还有这个希望, 他可以凭这个谜语翻身,让人们“像看见神明一样敬畏”他。
然后他就淹死了,死成一个邻居都不想看一眼的身中面白无须。
这就一蠢逼,一可怜的蠢逼。
不是说你可怜就不是蠢逼的。
故事就这么个故事,你发什么感慨是你的事,但想想当时被人打得躺地上找牙,还有“我五千年文化的荣光”,你说这个故事在说什么?
你丫考了16次,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你已经失败了,你还考个鸟啊?你就住“莽苍苍”的旧屋,就几个破书桌教几个不成器的童子,这就是现实,什么“左弯右弯”,关你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