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戒指要了她的命!

文/老春(原创)
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又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时,我们会习惯性的对相关人员产生怀疑,尽管这种猜测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也依旧会选择坚定地相信自己。除非,最终的事实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否则我们断然不会改变这种怀疑。可是,正因为这样的猜测,才会产生很多误会,而有些误会会让我们遗憾终身。
阿花的不幸就源于这种无端的猜测,并因此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1.
阿花三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阿花的父亲酗酒,而且酒后总对阿花的母亲拳脚相加,最终阿花的母亲不堪忍受家暴,跟阿花的父亲离了婚。
离婚时,阿花的母亲想要带走阿花,可阿花的父亲和奶奶不同意。无奈,阿花的母亲只能哭着自己离开。自那以后,阿花的父亲就没有再娶,没娶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娶了会让阿花受气,而是因为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那火爆脾气,没人肯嫁给他。
阿花在奶奶和父亲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了,还上了学,而且学习还不错。如果不出意外,阿花能够一直按照正常人的路子安安稳稳的上学,现在也该读初中了。可这一切都在13年前的那个腊月里因为一枚戒指戛然而止了。
那一天,阿花去刚结婚没多久的姑姑家里玩。其时,姑姑正在家里包粘豆包。见阿花来玩,姑姑还给她弄了一个新出锅的粘豆包吃。阿花在那儿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有意思,吃完粘豆包就回了家。
阿花走了以后,姑姑继续烙她的粘豆包。快天黑的时候,姑姑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开始做饭。可是,当她收拾完东西后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金戒指不见了。那枚戒指可是她结婚时丈夫花了两千多块钱买给她的,那是她最为在意的东西,她当然不会允许它失踪。
可在家里找来找去,始终都没有找到,急出一身汗的她立马就想到了阿花。因为整个下午,只有阿花来过。于是,她风风火火地跑到阿花的家里,质问阿花是不是偷拿了她的戒指。
阿花见姑姑这么严厉地盘问自己,不由地惊慌失措,心砰砰乱跳起来。可是她并没有拿姑姑的戒指,也没看到那个戒指,所以她不停地为自己辩解。
可是姑姑坚决不信,“就你去我们家了,你没拿还能是谁拿了?它自己还能长翅膀飞了?再说我这么个大人,还能冤枉你?”
面对姑姑的质问,年仅十岁的阿花只有哭的份儿。她用哀求的目光看着奶奶和爸爸,希望他们能够相信自己。
可是,毕竟一枚戒指也太贵了,尤其是对于一个农民来说,那是他年收入的四分之一。阿花的父亲和奶奶知道那枚戒指对于姑姑的重要,所以一看姑姑这么质问,也纷纷厉声斥责阿花,让她说出戒指的下落。可是阿花根本就没见过那枚戒指,自然就说不出来什么。
她越是说不出来,大家就越是生气。最后,阿花的父亲实在是来了气,拎起阿花就是一顿揍,非要阿花说出到底把戒指放哪儿了。可是,倔强的阿花始终不肯承认是自己拿了戒指,这种态度自然换来了父亲更加气愤的暴揍。打完之后,他们搜遍了阿花的全身上下和她的书包,也都没能找到那枚戒指。
“肯定是让她藏起来了!”阿花被父亲打的流了鼻血,趴在炕上嚎啕大哭,可姑姑始终不肯退让,依旧愤怒地指责她。
“我没有!”阿花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解。
可是,谁会听她的解释呢?眼见自己不被爸爸和姑姑相信,阿花的心凉透了,她越想越难过,于是一赌气背起书包就走出了家门。
2.
正在气头上的父亲到处帮着姑姑找戒指,并没有理会阿花的出走,那一刻他甚至还想再暴揍她一顿为自己挽回点儿面子。可是,事后他才发现是自己错了,因为自打走出家门的那一刻,阿花就没有再回来。
离开家的阿花漫无目的地翻过家后面的山,先是沿着公路哭着走,可能后来觉得口渴了就想要去河边喝点水,于是就拐下公路顺着林间的爬犁道到了河边。
东北的腊月天,天气冷的能够冻透骨头,可是阿花并不知道,或者是她知道但实在就是口渴想喝水,又或者她就是想离开公路不被人发现才去了河边儿。反正,除了推测,谁也无法得知她当时的想法了。
阿花到了河边,她发现了一个人们用来饮牲口而用斧头砍开的冰洞。她用脚用力踹开冰洞上的那层薄冰,两手支在冰洞的边上,跪在冰上把脑袋伸进冰洞里准备要喝水。可能是她喝的急了,也可能是她喝得呛了,再或者是她就是想那么的冻死自己,反正最后她就是保持了那样的一个姿势离开了人世。
傍晚,当她的父亲找遍村子都没发现她的踪影,打电话给县城的亲戚也没有她的消息后,这才着了急。可是,家里人找遍了村子也没有找到她,她的父亲又急急地跑去县城里找,也依然没有找到。
第二天,村里人又开始四处帮着寻找,也依旧没有找到。第三天,阿花的伯父赶着马爬犁去山里打烧柴,在河边发现了保持那个姿势的她。当时他还不敢确认,直到他到跟前儿把她身边的冰都刨开,把她拉起来看到被冻泡得涨白的脸时,他才认出那是自己的亲侄女。
3.
阿花就这么走了,带着怨恨,带着悲伤,带着对这个世界无尽的失望走了。可是,尽管这样,她的姑姑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愧疚。只是自那以后,她的父亲不再与姑姑一家来往,并且比以前更加的酗酒。
春节前,阿花的姑姑让她的妯娌帮她收拾屋子,结果被她的妯娌在碗柜下面发现了那枚丢失的戒指。自此,人们才知道,阿花的确是被冤枉了,她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她真的不知道。
知道消息后,阿花的父亲跑到阿花的坟前,大哭着抽了自己好多嘴巴,把脸都打肿了,可是阿花已经听不到他的忏悔了。阿花的姑姑也每晚都梦见阿花满眼怨恨的样子,她也去阿花的坟上懊悔。可是,无论他们如何的愧疚,阿花却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一枚戒指,再贵重也贵不过一条人命。可在阿花的家人眼里,却比命更为重要。更何况,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里,一枚戒指几乎就是家里最为值钱的东西。所以,他们才会步步紧逼,才会不管不顾地只相信自己揣测的结果。
可是,被冤枉的阿花却是无辜的,她本不该承受如此的重压并失去宝贵的生命,但父亲和奶奶的不信任摧垮了她的一切,让她彻底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希望。
生活中,我们仍旧会做这样想当然的事情,我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并在愤怒中失去理智,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事情,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结果,并因此而懊悔终生。希望,当我们再度面临类似的事情时,能够静下心来,用理智战胜愤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之心应对,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记住,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丢失的东西可以找回来,可命一旦丢失了,可就再无找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