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钝感力,就是拥有了和社会和解的能力

2021-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素心听花落

今天加班,临近中午的时候,老板过来慰问,我们正好都在吃午饭,我随口问了老板一句:吃饭没?要不要就在这混一餐。

老板说不用,然后看了一下现场的情况,又给我们交代了一些该注意的事情,就准备去另一个地方。

我正好有事要下楼,就和老板一起下去了。上来的时候,在楼梯口就听到有个同事在说我:看不出来,XX还挺会来事。

我愣住了,想了一下,又轻轻下了一层楼梯,然后加重了脚步,“咚咚咚”地跑了上来。

推开门,大家嘻嘻哈哈地聊着天,我也加入其中。

我没想到,自己觉得很正常的事,会招人议论。心里有些不快,但是很快就自我消解了。

我没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也没必要把它放进心里,让自己不痛快。

我一直都把现在的老板当“贵人”,几年前到处找工作无果,无意中“闯”到她的公司,是她把学历最低、年龄最大的我留了下来。

这几年,她带着我做过几个项目,手把手地教了我不少东西。有工作方面的,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

因为一直对她心怀感恩,因此对她也很尊重。

刚到公司的时候,我颇有些自卑而敏感,不爱与人交往,对所有人都敬而远之。

我极力想把工作做到最好,但是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做事比较慢。工期紧、任务重时,经常被排除在各个小组之外。

那一段时间,我一边给自己鼓劲,一边禁不住想放弃。

老板看到这种情况,就亲自带着我,给我传授经验的同时,也告诉我,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什么。

她说,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不过是为了工作就事论事,没有针对个人。再说,在外面做事,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认可你,你自己心中无愧就可以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别人的观点,无需强加在自己身上。

凡事不要那么敏感,我们会好过很多。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过一个词“钝感力”,即“迟钝的力量”。遇事时,迟钝、甚至是愚笨一点,我们的幸福感会更强。

钝感和敏感是相对的,如果说敏感带给我们的是一颗易碎的“玻璃心”,是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产生的自怨自艾的惶恐,钝感则是给我们披上了一件抵御外在压力、自我绽放个人能力的盔甲。

现在的人都爱说自己活得累。的确,我们要在生活的缝隙中求生存,已经很不容易,如果再不停地给自己的心里堆积一些不必要的感受,怎会不累?

在有一期的《奇葩说》中,马东老师对钝感力的解读,我深表赞同。他说:钝感力是快速忘却不快的能力;是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能力;是面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的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愈加紧张的现代社会,拥有钝感力的人,适应能力更强,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就像《钝感力》的作者渡边淳一说的:“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生活中,矛盾、困惑无处不在,与其斤斤计较、困于其中,不如凡事看淡,让自己变得愚钝一点。

这种愚钝,不是不明事理、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也不是在该认真的时候,马虎对待。而是做事有原则、遇事不苛求的生活态度。

拥有钝感力,也就是拥有了和社会和解的能力。这个社会,终究是适者生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