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从姐姐走到了阿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67845/7bc240310cddccd8.jpg)
-1-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广告采访,采访了一些年轻的女性,问她们第一次听到小朋友喊自己阿姨而不是姐姐是什么感觉?
很多女孩表示不喜欢被唤作阿姨,更偏向姐姐这个称呼。
在我看来,如果说,“姐姐”是未成年人,还有幼稚耍赖的资格,那么阿姨就是成年人,必须有一份担当。
它提醒你“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个孩子”
事实上,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都想永远活得像个大孩子,简单活着,不用思考太多。
可是又有谁可以一直活得像个孩子,我们都会长大,也必须长大。
总有一天会走过介意一个称呼的年纪。
-1-
第一次被叫阿姨是什么时候呢。
大概是高中和好友在路上扶起一个摔倒的小孩。我们十七八岁,孩子大约两岁,走路不稳的模样,说话不是顺畅。
她奶奶笑意盈盈地说“快,谢谢阿姨”。
我们两突然就笑出声来,连忙说不用谢,然后一边互相调侃“阿姨”,一边走开。
那个时候多多少少有些诧异,高中生的模样,自己还是个孩子,没有能力面对大风大浪,有父母挡住一切,全力学习,竟然被唤了一声阿姨。
那个时候尚可以把自己当个孩子,享受父母给的所有资源,告诉自己只需要学习。
现在想来,相差了12年以上,唤一声阿姨也不足为奇了。
-3-
什么时候开始真的接受这个称呼呢,是上次在从北京回来的火车上,卧铺。
20岁左右的我,对面是三四岁的小男孩,和他的奶奶。
十三个小时,我给他分享我的各种零食和水果,他奶奶一声一声地说,“说,谢谢阿姨。”
不再诧异,只是微笑,然后很多次摸摸那小男孩的脸颊。
这几年我已经可以一个人做好多事情,可以一个人穿过一个城市,可以一个人面对各种伤心难过,处理各种不堪。
在某种程度上活得像个大人了。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尽管关于阿姨这个称呼,我依旧不是很喜欢,却能够接受和理解。
这就是成长。
那一声声阿姨告诉我,我已经长大了。
-4-
前几天和好友去逗小黑(一只野猫),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和我们一起玩。跑的嗨得时候摔倒了,我立马跑过去扶起她,她爷爷突然说“快,谢谢姐姐”。
然后给我一个足够慈祥和温暖的微笑。
我和好友也是突然笑了。
到了被叫阿姨的年纪,也已经接受这个称呼,突然被唤一声姐姐,有种莫名的回忆感。
12岁是一个鸿沟,一个轮的年月,它代表的不仅是青春,也是成长。
上个寒假摘抄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生活写意,那是背后有人为你承担着重担;一个人活得天真烂漫,那是因为有人为她遮挡了世界的恶意。
深以为然。
20岁以前确实有人为我们承担了重担,20岁以后希望我们接受我们已经长大,不要赖着不长大。
-5-
一个称呼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已经长大,已经到了需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并且承担一份责任的年纪了。
可是我还是没有能力把自己照顾的足够好,
没有能力扛起自己的那片天空,甚至没有能力自己治愈悲伤,自己调节情绪。
那一声阿姨显得有点沉重,它提醒我们,“你已经长大了,不是个小孩了”。
是的,我们已经长大了,需要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和照顾父母的能力。
尽管有时候我们希望活得像个孩子。
这几天母亲每次给我打电话,都是让放假赶紧回家,而我想着回家有些颓废,已经打算好不回。
可是每当母亲提起奶奶,我都会有所动容。
我从小就是和奶奶长大的,我没长大的时候她就已经老了,现在我长大了,她已经满头白发了。
以前她特别正经,我也特别怕她,后来她开始喜欢和我互怼,因为我回家的时间少,她对我的包容也相对多了好多。
上次和她吵架,因为觉得她的爱太沉重,我受不了,想要逃走。
第二天就是我要回学校,看见她低头默默地打包我喜欢吃的菜,突然就泪眼朦胧。
-6-
有时候宁愿自己是个孩子,有单纯任性胡闹的资格,还可以无所顾忌。
可是有的时候又巴不得快点长大,可以给她一个依靠的肩膀,在她生日的时候像姐姐一样给她买贵重的礼物,因为她值得。
所以,当一个责任落到我们肩上,我还是希望能够努力去把它做好。
接受从姐姐走到阿姨,从哥哥走到了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