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局长与副局长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李局长由临县某局副局长晋升至光明市的一把手。其实,李局出生地就在光明市,他的众亲朋皆是本市之人,只是他工作之后将户口落于他县而已。因此,李局长对初履新职的环境并不陌生,对于本市一些主要人际关系他心中还是成竹在胸的。
同所有初履新的领导一样,李局长立志在家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有所建树和作为,希望能履职一任造福一方。李局长上一任局长因年岁大而退休,老局长临退休前这几年,基本上撒手不多管事,局里的繁杂工作主要由各位副局长在抓。当然,到了此等岗位,人们也都乐于享受手中的权力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满足感。
故李局长到任后,便面临着权力已经旁落多年窘境,各位副局长还沉浸于权力给自己编制的美景中难以自拔。李局长知晓没有权力,也难有官威,没有权威难以全面掌控好手下这支庞大的队伍。
一场大局长将收拢权力与各位副局长保护即得利益的争斗,便在悄无声息的博弈中慢慢展开。众人皆懂,积习难改这一惯例。冰冻三尺,岂是一日之寒。想一下扭转当下的困境,岂是容易的事情。
能够干至局长或者副局长这一职级的干部,皆非凡夫俗子,他们身后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都具有超乎一般人的巨大能量。貌合神离,谁又真心服过谁。
王副局长负责人事这摊工作,老局长临退休之际,局内人员调动和职务晋升基本上都是他拟好名单,局长只负责签名罢了;张局长负责交管工作,与大局长职级相当,直接分管的队伍庞大、事物繁杂,其所履职的岗位在社会上影响力大深得众人追捧,他素来自负得很,头始终高昂着,轻易不会把他人放在眼里;刘局长负责户籍这摊工作,那些年谁想将亲朋好友的户口落到本市,他大笔一挥即可生效。
几年来,这些权力在他们手中运用得如鱼得水,谁会肯轻易让其旁落。李局长在会议上反复强调第一责任的责任,但各位副局长却装聋作哑,选择性将一些不痛不痒的琐事上交局长,其它炙手可热的事项仍然紧抓不肯放手。
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李局长岂能不识。令行不能禁止,此为一支队伍的大忌,久居职场的李局长深谙其间的利害,岂能退缩与迁就。
王副局长报送于李局案头由前任局长签字的人事调整方案被束之高阁,李局长说得十分明白:“我未到位前,你们调整完我没有责任,既然我已就位再盲目调整,我是要承担责任的。”李局长说得入情入理,王副局长哑口无言。
刘副局长自李局长就职后签字的不符合规定的落户人员被叫停,刘副局长找李局长说明原因也被李局搪塞掉,再也没有下文了。
张副局长报请审批的年度办公经费也搁于李局长办公桌有日子了,也迟迟没得到批准。
一日,借着局长办公会议的机会,张副局长首先借题发挥,狠批近段时间以来市局内部暴露出来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刘副局长与王副局长也随声附和,对李局长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李局长也毫不示弱一针见血指出,有关单位近来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相当严重,要求各副局长将分管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查实,并剖析问题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一周之后,李局长把各单位上报的问题清单与整改措施翻阅了一遍。有的单位写的还有些内容,整改措施也像模像样;可有个别单位,从上交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敷衍了事的成分居多。
从一堆上报材料中,李局长找出了两份空洞无内容的报告,据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两个单位都是由张副局长分管的,而且这两个单位的主官与张副局长关系最贴,自恃与局领导关系密切平日在局里最牛,一向不把他人放在眼中。
李局长责令督察部门对这两个单位总体工作进行突出检查。检查结果,着实令李局长吃惊不小。内务秩序混乱,值班备勤人员不在位,学习教育形同虚设,单位主管与其他队员之间关系紧张等等问题尽数被暴露出来。
李局长准备拿这两个单位的主官开刀,坚定清除市局内与组织原则相悖的小圈子、小山头问题。中层干部会议上,李局长点了两个单位的主官名字,讲得非常严肃,强调:组织原则不强,工作能力差,工作态度不端正者,要主动让位。市局自今天始,将全面落实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政策。
张副局长一看自己的两个得意门生出了丑,感觉自己颜面扫地,但心里明镜一般地清楚,此乃局长敲山镇虎之举。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张副局长终于低下了长久高昂的头颅,主动找到李局长检讨了自己问题,并保证以后坚决支持李局长的工作,维护局长权威。
李局长瞬间变得和颜悦色起来,一字不提过去的是是非非,让张副局长回去后对自己分管的单位加强管束,让个别单位落后的面貌及早有所改观。
自此之后,班子会上,张副局长一改往昔作派,处处维护李局长的权威。张副局长在局里资历最深,其他副局长一看这架式也都收敛了他日骄横姿态。
李局长棋高一着,降服一将,赢得全局一盘棋。他今后的工作可期,一心为民之举定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