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改变

2017-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丽姐姐a

什么是高度近视造成的的眼底改变?眼底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近视有着至关重要的原因。近视眼眼底征象最重要、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是眼底改变。
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分为5级:
一级(近视眼Ⅰ):正常或呈现豹纹状。
二级(近视眼Ⅱ):豹纹状+巩膜后葡萄肿。
三级(近视眼Ⅲ):豹纹状+后葡萄肿+漆裂纹。
四级(近视眼Ⅳ):局限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和(或)有Fuchs斑。
五级(近视眼Ⅴ):后极部呈现广泛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
(1)豹纹状眼底:豹纹状眼底(tessellated fundus;fundus tiger)是近视眼的一大特征。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直变细。
(2)视盘:视盘外形受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路径的影响,通常此径呈直角。近视眼的视神经轴多斜向颞侧,偏斜进入球内。
(3)弧形斑:弧形斑(crescent)是近视眼特征性表现之一。出现率在轻度近视眼为40%,中度近视眼为60%,高度近视眼可超过70%,男女无差别。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受到牵引而从视盘旁脱开,相应处巩膜暴露而形成特有的弧形斑。
(4)黄斑:黄斑区有无病变及病变程度,直接决定近视眼视功能的好坏。单纯性近视眼的黄斑区多可保持正常状态,但变性近视眼则多被累及,出现率很高。

(5)Fuchs斑:Fuchs斑(Fuchs’s spot)亦为变性近视眼特征性表现,最早分别由Forster及Fuchs介绍,故亦称之为Forster-Fuchs斑。检查可见黄斑区呈轻微隆起的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暗斑。色灰黑或灰绿,位于中心凹或其附近,约为1/3~3/4视盘大小 【54】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