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十多年前我在西三旗租房,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早上七点从住所出发,到中关村所在地的单位,一路经由京藏高速(时称八达岭高速)辅路、双清路,再转中关村东路、中关村南路,路程十三公里,骑行约需一个小时。虽然道路起伏跌宕,但北京总体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上班走的是下坡路,要轻省很多;下班回家一路爬坡,就费劲了,需要一个半小时。那时常常想起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座怪桥,桥面一边高一边低,铁拐李过桥时,高出的部分补齐了大仙的一条短腿,大仙如履平地,大赞其为天下最好的桥;可是,回来的时候就不同了,大仙眼里的这座桥好像在专门跟他作对,于是大詈其为天下最坏的桥。桥还是那一座,好与坏的评价则时随境迁。那时我刚三十出头,正值年轻力壮,虽然每天都要这么来回,但风里雨里从没把这当回事。认同感是天下最好的顺心良药。因为我既买不起私人汽车,又不愿搭乘经常堵得一塌糊涂的公交,便认为骑自行车是最好的交通方式。好处便是,可以随时出发,线路机动,时间相对有保证。虽然个人辛苦一点,但除了透支点儿力气外,却活动了筋骨,还省了几块钱。而我有的是力气,缺的是钱,需要的是锻炼身体。看来,如此甚好!
当然,骑车也有心塞的时候。混行的路面交通,各行其道简直就是个理想。非机动车道事实上成为所有出行方式的候补路径。路面不忙时,行人要来遛脚;拥堵的时候,机动车便溢过来。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无路可走,便向人行道转移。于是,大家谁也走不好,直到谁也走不了。进退无据的时候,运气差的话,你的前面可能是一台燃油汽车,或是一辆摩托车,或是一辆燃油助力三轮板车,烟囱正冲着你突突突冒烟。你不能要求前车熄火,却又无处可逃,捂着鼻子也不管用。那种场合 ,即使烟龄二三十年以上的老烟鬼,估计也招架不住。事后喘息甫定,一时半会儿决不会再想吸烟。
生活就是这样,人们选择什么,便接受什么;即使无可选择,也要努力将生活继续下去。在苦中找乐,在苦乐交织中探索,努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记得那个时段一个博士朋友从外地来看我,了解到我的交通状况后,觉得我骑自行车早出晚归不容易,便很同情,并热心地表示想要出主意帮我改善点什么。思索片刻后,他建议我早上骑自行车上班,傍晚坐公交车回家。几乎同时,他又把这主意撤了回去,说是如果那样的话,我得有无数辆自行车。我看着他那自弃后憨笑的样子,同样乐不可支,心想博士真幽默。今天,这个玩笑变成了现实。共享单车——科技和资本合力的结晶,正在茁壮成长。
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贫穷限制了你(我/他)的想象。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却也不完全对。钱很重要,可是钱和想象的正相关性实在让人想象不出来,也许这正是我至今贫穷的原因。博士当年也很贫穷,想象力却相当丰富。
拆除后架而失去载人载物功能后,自行车只能供单人骑行,是为单车。有人将其视为人类短程交通工具中最卓越的发明,因为它运用杠杆原理,纯以机械传动转化运动实现交通,完美地贯彻了健身和环保,契合于当今人类文明最风行的理念。
现在汽车越来越多,再宽阔的马路也有拥堵的时候;各种污染使大气越来越污浊,蓝天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觉得亏欠身体,却很少能抽出时间专门锻炼。这是我们主宰着的世界,人们或许已经觉悟到,人类呼喊追逐着文明,却表现得越来越不文明。所以,共享单车甫一现世,就广受青睐。这种以商业运作模式创造的新型交通,是资本进入公共交通领域的一大探索。不管是出于对新模式的好奇,对新理念的奉崇,亦或包含着某种程度悲天悯人的自我救赎,人们的热情与执着,使共享单车立刻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生活的一种风尚。客观来讲,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可是,不经意间,人们发现这道风景变得凝重滞涩了。地铁口、公交站、人行道,到处是各种颜色形制的单车,人们躲不开,也绕不过。更有甚者,单车被各种迫害,几乎经历了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以来所发明的各种酷刑,暴“尸”街头无人问津者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单车的“坟场”。科技进步所勾勒的宏伟蓝图,被资本涂抹得乱七八糟,被人性摧残得体无完肤。没想到,为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前期设计臻于完美,却在路面运营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掉链子”了。真是让人痛心的一出悲剧!是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吗?
最初我所属意的小黄车,看来境况不容乐观。近来街面上车辆明显少了,而且车况好的不易遇到。前段时间把无法退还我的押金转换成了代金币,必须在其APP指定的商城消费,且每次消费还得重新投入一笔资金陪绑。我是不会在其中消费的,因为那里没有我心仪的商品。收不回的押金就算是一种赠予吧!赠予行业先行者为此事业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现在“青桔”上市了,希望“青桔”好运。
每一个热爱单车的人,内心都有一个童话。童话的世界里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清溪潺潺,轻风徜徉,草坡上牛羊成群,羔犊撒欢,边上一个年轻的牧人,横笛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