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个人崛起成长故事想法

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有

2016-12-28  本文已影响468人  袁语

挑选文章,观点碰撞,请带上脑子、常识,还有逻辑

图片来源于花瓣网

1

是信息辩别能力的缺失,还是贪欲、懒惰的本性?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

每天我们从手机、广播、书本上,接受大量的信息。

信息获取的途径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的价值观带来极大的冲击,若我们不加辩别的接受这些信息,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说,有的自媒体扑天盖地的呼吁,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买买买,于是出现了大学生裸贷。(或许并非直接关联,只是说明一种价值取向对人行为的影响)

买买买的价值观原本就有问题,而愿意突破道德底限打裸条者,当真无法判断是因为愚蠢得没有判断能力、还是太想不劳而获。

自从我开始兼职写网络小说后,我便接触到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人群:网络小说的作者。

他们有的只有小学文化,通过边学习边写作,每天写作十小时以上,年收入可以达到五十万以上;也有在家带娃的全职妈妈,开设公众号半年,单篇文章阅读量达到六千以上,被邀请写专栏。

所以赚钱很难吗?

想赚到王健林的那个小目标确实不容易,但赚取三五千的生活费,真的不难,只要你愿意付出劳动和智力,那都不是事。

至于要用身体去换钱吗?

所以别为自己找借口了,虽然传播者不是什么好鸟,但也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


再说2016一起很火的例子:大学生被骗全部学费后,自杀的有、气死的也有。

为什么会被骗?

除却网上的抽奖一类的上当受骗是因为贪欲本性之外,这里要说的大学生学费被骗的原因,源于信息的不对称:

骗子知道我们全部的信息,包括学校和家庭的私人信息,而我们却不知道学校除老师以外的行政机构、助学机构的任何信息。

所以我们才会被骗:在我们的眼里,知道我们所有信息的人,就是值得信任的学校了--虽然事实让人很无奈。

所以信息对称、以及对信息的辩别能力,也是我们在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加筛选就一股脑儿涌过来的信息时,要去学习的能力。

遇事怪骗子、怪学校、怪社会都没有用,凡事只要能带着脑子、懂得克制、不图捷径、控制原欲,自救基本是没问题的。

2

在你追求热点,培养出十万加的阅读量写手时,他们在电脑后笑你没脑子,真好骗。

在我们不清楚作者的意图时,我们经常会被骗。

自媒体文章的目标是高阅读量,这样就会有广告入驻,进而有收入,也就是说:自媒体文章的阅读量,与作者的收入直接关联。

所以自媒体的作者在写作时,会有一些吸引力技巧:

第一,事件选取上

会选择当下最热事件,比如说某明星离婚时,半夜12点发的声明,有自媒体1点就出文章了,跟进足够的快吧。

然后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片段式分析或单一角度解读,这还算好的,最可怕的是臆想--不具备记者挖新闻的能力、也不具备做学问的求真求实精神,对于未加证实的报道,进行臆想假设,然后在自己的假设上进行分析,通篇都是自说自话。

这是热点文章的写法。

所以看到这里该明白了:所谓独立观点,不过是某些作者通过臆想和自嗨而得出来的自以为是的结论,就算被打脸,也没有人深究,你还读那么大劲儿,问问自己,带脑子没?


第二,在标题的泡制上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要吸引人,就得有好的标题,这是肯定的,就算是专业新闻写手和编辑,也有如何取好文章名这一课。

而在这一专业课上,许多自学成材的自媒体作者,便简单粗暴的选用了:呐喊体。

比如说:女人就是要买买买;

再比如说:男友为你做这几件事,赶快嫁了吧。

等等。

其实呐喊体真的有效,比如我们家楼下,每当喊起  ‘老面馒头’的时候,我都会急冲冲的换衣服跑下去,因为减肥的原因,我的主食常年就是这个,所以这个吆喝正是我的需求。

至于呐喊体的文章,能有几分营养,自己判断去吧,如果如同老面馒头对于我一样,还有减肥功能,也不失为一个好标题了。


第三,在陈述方式上

会最大程度的找到读者的代入感,所以会将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增加看点,然后再总结出一个道理来。

所以读者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也所以特别容易认同文章所总结出来的道理。而忘了要带脑子去做逻辑分析--被代入和被认同后,确实很难保持判断力,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突破人之常情,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就格外重要了。


当然还有其它的写作技巧,在此不做一一总结。

写这些的目的是要告诉读者:当我们明白一个人做事的目的后,就能明白文章对我们的价值,进而学会挑选适合自己的、有营养的、价值观正确的文章来读。

当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之后,如何将碎片化时间的效率最大化,是我们应该去思考并规划的事情。

当然,这还是其次,时间浪费了,也比接受到错误的价值观的危险来得小--比如说,女人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能率性的买买买。(原谅我不停的说起这个例子,实在是深恶痛绝)

3

关于几类文章要特别警惕

3-1:关于推荐读书的文章

2016看到最多的是这样的文章标题:

我今年读了500本书,只推荐给你这50本。

这标题很有诚意吧:

第一,我的阅读量足够的大,说明我是爱读书之人;第二,我只推荐你50本,说明我推荐的都是精华啊。

实际上呢?

一年365天,你读500本,麻烦用脑子想想,读的是《读者》还是《时尚周刊》?一本《百年孤独》要读几天知道吗?一本《围城》要看几遍才能懂,有过了解吗?

所以这500本的噱头完全没有逻辑,如果你信了,我真的会怀疑你的智商。当然,如果是500本《时尚周刊》、或者500本书的目录,我还是相信的。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果将一本书剥皮抽筋,你还看什么》,说的是你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去看一本书,永远看不到里面的精华。

我们成人读书,不是学生在做阅读理解,而是在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感情、读作者的经历与智慧,在作者的思想与感情里,找到一种共鸣、学到他的经历与智慧。

而一本书里打动你的句子、和打动我的句子,从来都不会相同。

所以咱们不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还只读纲要和目录,用一句话概括一本书的方式,也只能说你听过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罢了,那不叫读书。

再说推荐50本给你。

各行各业、各个知识层面、各种生活状态的人,对书的需求是不同的,你就凭这种一年读500本书的人,看完目录和纲要就信了他的推荐,我不得不说:花时间看他推荐的50本,至少你浪费了一半的读书时间--我说的是至少。

你有那么多时间被浪费,为什么不自己花点时间去挑选一些适合自己的书呢?

写这种文章的作者,不过是看中了你没有逻辑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自我需求评估的能力,所以用这样的标题把你吸引进来,然后浪费掉你一年的读书时间。

所以,人家要不要笑你呢?带脑子了吗?


3-2:关于女性独立,有些文章有毒,保持高能高警

我看到许多女性自媒体作者,在女性独立的话题上,多用:努力赚钱经济独立、女人就是要买买买。

实际上因为明星被过度关注,加之媒体的浮躁,我们看到娱乐新闻的时候,最多就是看到明星吃了什么、穿了什么、消费了什么,而不是他们有哪些作品、演绎了什么、作品价值是什么。

这样错位的宣传,让追星族们以为,明星的工作就是穿漂亮衣服、买好的包包,而忽略了,也有大量的演员,他们在本职工作上辛苦的付出与演技磨练。

所以当有自媒体作者与媒体共同泡制了这样的价值观:女性努力赚钱,就是为了经济独立,经济独立就是为了可以买华服名包。

也所以有多少家境不好的女孩子,为了所谓华服名包,而心里扭曲甚至走错路。

而实际上,我们如果更多的关注一下财经、国际新闻,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女性独立,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有些女性的独立,还与社会责任分不开。

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并非你买几件几万的衣服、几十万的皮包就可以达到的。

滴滴快车的柳青、格力电器的董小姐、娃哈哈的接班人宗馥莉、她们的人生能用买买买来总结吗?

他们拼事业拼到身体出状况,是为了买买买吗?

当然,背景不同实力不同,追求的人生目标也自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种,我们的人生有更多要做的事情,绝不只是简单的买买买。

所以这样三观有问题的却又打着女性独立旗号的文章,大家多带个脑子比较好。


3-3:关于两性关系

因为关注重点在孩子教育上,所以两性话题的文章看得其实不多,但有几个标题性的文章,提醒大家千万警惕:

比如:男友肯为你做这八件事,你一定要嫁。

不知道这种文章有多少认同者,但我们应该知道人是有多重人格的。

一个男人在追女人的时候,别说八件,八十件也能做,这和他的品质、有多爱你半点儿关系都没有,这不过是雄性的生理本能而已。连孔雀在追求另一半时还知道开屏呢,何况人,自然要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们还应该知道人的性格与教育背景不同,也决定了他会为你做哪些事、不会为你做哪些事。

一个性格开朗的男友,可以天天大声说我爱你;而一个内秀的男友,可能会为你熬中药,但打死也不说我爱你。

怎么办?被刷出八条之外了,这男友要还是不要?

所以说,爱情如饮水,冷暖自知,那些攻略并没有什么用。

还有文章说:这几种男人绝对不能要。

然后有跟贴,说我得马上把我男友给踢掉,他就是其中哪种啊......

我说这男友可有多倒霉,就这样躺枪了。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一个锅配一个盖,就看有没有遇到那个对的盖:有的人对你可能暴力又直男,而遇到另一个人却能温柔又包容。

不过是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哪儿有把人分类这么整齐划一的恋爱法则,如果有,被作者说的这几类人,怕不全打光棍了。

罗嗦一句:我们心里学导师讲过一个中年男人勾引怀春少女的几个步骤,神准。若你对上某些恋爱法则,那你可就惨了。

所以自救比较重要,听谁的,也比不上自己多读书来得重要,所以带上脑子吧,逻辑和常识比看鸡汤更重要。


3-4:关于升职加薪那回事

看到过这样几个标题文章:

手把手教你用一年时间从专员到总监--看到这标题的第一想法是:哎哟,这是坐着火箭在升职呢?

话说自家公司,你可以直接做总监;外企你可能还有主管经理的路要走;民企私企让你做个总监也无不可,至于含金量的问题,咱就不过多探讨了。

再说了,即便你真有本事一年从专员到总监,做为我在招总监的时候,大约我也是不敢要你的--积累这东西,有时候还真无法速成。

有句话叫: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这句话实际是在说:没有韩信的本事,你就别要那么多兵,因为你搞不定。

带领五人的团队、和带领五十人、五百人的团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做技术专家和做团队领导,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想要做总监,你先得测测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再给自己做个规划吧,别一毕业就想着做总监做老板的,说实话,不现实。

还有文章这样写:这样和老板谈薪水,没有不成的。

不知道写文章的这位仁兄工资几何?

如果能和老板谈到年薪百万,大约也没时间来写这种标题的文章了,我认为应该去写自己专业领域里的技术流。

其它还有许多所谓干货文--真正有多少干货在里面,大家带着脑子自测吧,千万别让干货点燃了你的热情,然后干掉你的未来。

4

挑选文章不需要火眼金睛,但需要用心。

我挑文章,一般只看两点:

第一是作者背景,第二是看写作背景。

作者背景代表了文章的专业度。

写管理文章的人,一定是做过管理岗位的人:比如说写销售管理,那么他至少应该是做过百万以上营业额、带过20人以上销售团队的实操型管理人员,他的文章才有价值;

写专业文章的人,一定是在专业领域里有自己实操经验的人:比如说写人力资源教案,至少要有大型公司经理以上的经验,才会有更理性的视角和专业的建议;

写教育文章的人,一定要有育儿经验(不一定是自己的孩子,老师的经验更丰富)和接受过教育心理学系统学习的人:至于那些看过几本心理学的入门书籍、经常接触亲戚孩子之流,他们写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还是不要看了,自以为是的居多。

现在讲究跨界,但别忘了,在跨界的后面,还跟着  ‘合作 ’两个字。

这世界上,除了少数通才之外,大多数人只能在其中一个或两个领域里有较深的研究和领悟。

所以那些在每个领域都能说上几句,观点似是而非的文章,尽量不要看,会害人的。


写作背景的了解,将改变你对文章感情的了解。

每个人、每个作者,都会在某些领域有自己的局限,或局限于知识面、或局限于经验、或局限于视野,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以及写作背景,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

比如说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我们从文章里读到了朱自清对分别的不舍、还有对父子感情的栓释。

但在我们知道《背影》的写作背景是朱自清与父亲,在父子关系失和多年的情况下,收到父亲的一封来信,而忆起与父亲一起的一桩旧事,在这种背景下写的一篇文章。

在知道这个写作背景后,我们从这篇文章里读出的,应该还有理解和悔意吧。

再比如说,我们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从文字上我们看到雪压西湖的好风景,还有作者淡然中带着愁绪的心情。

如果我们去了解一下张岱的一生起落,应该更能体会这首小品文里所表达出来的混然天成的疏旷。


所以无论是读文章、还是看书,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学识背景与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真正读懂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价值。

将书读厚,再将书读薄;将文章读复杂,再将文章读简单。这才是读书的价值。

至于挑选文章,观点碰撞,则请带上脑子、常识,还有逻辑。

ps:文章中举例的几类自媒体作者,只能代表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真正在做内容的,他们的内容专业又实用,还精彩,我个人认为非常有价值。

但怎么去选?方法在上面已经告诉你了,咱们就带着脑子去挑就行了。

ps2:最近写得比较少,所以写一次就比较长了。觉得有用就慢慢看,觉得没用就扫一眼作罢。没办法,我就是懒起来几天不动,勤奋起来就是个话唠。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