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文阁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张煜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为民请命”后,他也活在了黑幕中。

2021-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原生远行之恋

1

化疗“完了”,钱花完,人也了了。

这是肿瘤界的乱象之一,也一直都是部分百姓内心永远也拔不出的倒刺。

2020年5月,马进仓被诊断出胃恶性肿瘤。

突遇此事,全家人几乎都茫然失措,而马进仓还有十多万的外债要还,他不想连累子女。

他们找到了新华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陆魏,在这之前,马进仓的姐姐已经在此地治疗了10天。

一开始,陆魏推荐他进行免疫细胞治疗,费用为3万一针。

对于马进仓来说,三万一针勉强还能接受,因为自己还有20多万的积蓄。

但是,当打到第二针时,他还是有些担忧。

大女儿马荣想要从青海回来陪伴生病的父亲,却被马进仓拒绝了。

“来回1200的机票,太贵了。”

可以设想,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马进仓也始终在为儿女着想。

父亲一定很害怕,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后,十多万的外债会不会抛给子女?

就像网上所说的“为人父母有一种心酸,叫做即使拼尽全力,却依然满怀愧疚。”

而这个过程中,马荣也拼尽全力,只为给父亲求医。

她特意从青海辗转到上海,住的是阴暗的地下室,时不时还会窜出老鼠。

眼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父亲的病情依旧没多大好转。

可他们已无路可走,在此之前还找过乡间土方(结果被骗了)

而陆医生的耐心热情,让他们选择了继续治疗。

他们甚至还坚信陆医生的那些话:“坚持打,中断就会影响疗效。”“治愈虽然不可能,但活三年是没问题的。”

可后面却疑点重重。

2

7月2日,马蓉被通知需要做基因测序。

随后陆魏联系好一名吴姓男字,掏出一台POS机,刷走马蓉18600元。

而陆魏的另一名患者张康(化名)也是这样被刷走13600元。

这里面是否有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但这一定是一个疑点。

马进仓的妻子马占花也对这个地方产生过怀疑。

“看着不是很专业,像美容院,还看到了化妆品。”

可这却并未引起马荣的警觉。

直到9月18日,马进仓和姐姐马秀兰一共注射了6次NK细胞治疗液,共花费15万元。

可陆魏却对他推荐的说法一直矢口否认。

由此,马家与陆魏的关系才真正开始变得僵硬。

可事情却并未就此结束。

此时马蓉已经花光了治疗父亲癌症的所有积蓄,迫不得已到青海打工。

她只能与陆魏通过手机联系。

9月前,陆魏还会发大段文字介绍马进仓的病情,可9月后,马荣主动询问,得到的回复也只有寥寥数字。

10月初,陆魏被派往支援河南,并将马进仓转给同科室的另一位大夫,可治疗单上还是签的陆魏的名字。

可这一切,马容都不知道。

她更不知道的是,这种由陆魏医生推荐的NK细胞免疫治疗,早在2016年就被国家卫健委叫停。

马蓉察觉到不对劲后,开始了对陆医生的第一次质疑。

她打电话问道:“爸爸和姑姑都没有什么反应,真正的疗效体现在哪里?”

可陆医生却怒了,直接回道:“不打就不打。”

直到11月1日,马荣又挂了一个肿瘤科的号,一位郑姓大夫接诊后,看完之前的治疗方案也觉得不对劲。

“这也太荒唐了。”郑大夫如是说道。

可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想再补救,可谓难上加难。

最终,马进仓于2020年12月24日,倒在了妻子的怀里,只留下全家人的遗憾,以及十多万的外债和一套没有房产证的房子。

马进仓就这样悄然离世了,或许,在弥留之际,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被陆医生欺骗。

而他内心的无奈,并不一定亚于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就像《疾病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到的:“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疾病引起的想象。”

可对于马进仓来说,连想象都都成了一种奢望。

但愿他在天堂能真正安息,不要再为前世的不幸而深感悲哀。

3

然而,这么多疑点,就没其他人怀疑吗?

其实,2021年4月2日,一名叫张煜的肿瘤科化疗主治医师就在知乎上发布过一条动态。

他公开质疑同行蓄意诱骗治疗,导致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家属花费了常规治疗10倍以上。

可没过多久,张煜医生就因“无法承担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而自行删帖。

还在文末特别强调:“如果我没出什么问题,下周恢复科普。

为此,新华社连发四问质疑,“到底是谁在逼张煜医生删帖?”

广大网友也高举正义的旗帜,为张煜发声。

知乎网友酽酽清茶:“请保障张医生的安全,敢于直言的医生请不要让他心寒。”

王磊:“我们这个行业是给城市看病的职业,都是有潜规则的,张医生说出了皇帝没有穿新衣服!”

……

可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也有少数网友对其进行了指责。

有的说揭露肿瘤治疗黑幕会让医患之间变得越来越不信任。

还有的说,这样只会让医学止步不前,医生为求自保,不敢探寻新的癌症治疗方案。

……

可仔细想想,这些反对意见,本质上不都是人内心的问题吗?

倘若张煜的这次发声能成功,肯定能减少肿瘤乱象的发生。

转而留下的,是更多有良知的医生,怎会增加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而不敢探寻新的治疗方案,也未必是某些网友的真实想法。

对此,张煜也曾发文解释。

“我从未反对过个体化治疗。尤其是标准治疗无效时,只能寻找新方法。”

“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正确的,但也得有实验数据,文章,以及既往经验进行支撑。”

“可陆魏的这种治疗方案,同行一看就知道是及其不靠谱的,这和治疗原则完全相悖,就是为了获取高收入。”

3

可见,张煜医生“为民请命”的道路,走得并不容易。

自新华社连发四声质疑之后,国家卫健委就展开了调查。

但结果却有些差强人意。

卫健委回应称:经过专家和同行的评议,认为北医三院反应的青海患者在上海某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的原则基本是符合规范的。

至于有关基因测序,利益输送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查。

陆魏也因此被停职罚款。

今年6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标2021年版》

这也许算是张煜医生的高声呼喊所得来的一点回应。

可卫健委的调查结果,从昨年5月至今都没用音讯。

其间张煜医生还对初步调查结果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请求与专家团进行公开评论,却也没有得到回应。

这让张煜医生“为民请命”的道路艰难了不少。

说他揭露肿瘤治疗黑幕让万千医务同行寒了心,而他自己的心,可能早已凉透。

而张煜所要面对的,不止是同行的攻击,工作不保的威胁,还有追求正义道路上数不尽的黑夜。

毕竟,揭露黑幕的代价,是自己也将身处“黑幕”。

因为张煜发文后不久,就被迫消失在了人群中。

很多患者,记者都曾到医院找过张煜医生,但得来的回复确是:你们肯定找不到的,要看病请挂另一个医生的号。

钱江晚报记者试图向医生、护士、保安等多方人员打听张煜的情况,却也无果。

几经辗转,终于找到和张煜同在一楼的工作人员。

但对方却说:“你进不去的,就算进去了,也找不到他。”

于是该记者还特意在楼下等待。

下午5点多,张煜一袭黑衣,戴着黑框眼镜,看到记者,十分惊讶。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随后又表示自己不方便对外发声,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记者只好带着惋惜回去。

张煜医生的那段时间,是如何度过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他肯定也希望明天的黎明会光照大地,自己也能像正常人一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可黑夜太长,他只能等待。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阳光普照》里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维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电影里的阿豪,每天表面生活在阳光下,却始终无处可逃。

在学校总是受到同学的无视,校园暴力,哥哥坐牢……

在家里却是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是父母的骄傲。

他把一切压抑藏在内心,不愿告诉任何人,最终跳楼自杀。

父母知道的那一刻,悲痛欲绝。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一向“阳光向上”的阿豪怎么会跳楼自杀。

这一切谜团始终笼罩着那对迷茫的父母,他们查不出任何原因,也像阳光下无处可逃的阿豪。

孩子的死因,最终只能成为一个谜团,陪伴着父母的下半生。

希望电影里的类似情节,不要在现实中再度上演。

我们每个人,都对张煜医生多一份支持,也算是稍微照亮他周围黑暗的环境。

记住,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

相信终有一天,卫健委的调查结果会公开于众,还马家一个清白,圆张煜“为民请命”的愿望,揭开那片黑幕后的“黑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