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篇-教育-简书教育艺术之家

由《吸引力法则》想到的:教育、好奇心以及应对痛苦的方法

2016-08-20  本文已影响247人  丁一AT
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爱因斯坦说过: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是在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读到的这句话,非常喜欢。周老师说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我女友是我们高中的文科状元,北大的本科,她基本上就是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至于剩下什么,我就不好说了。我认识许多优秀学生也是如此,高考之后,会慢慢忘记高中积累的知识。

估计,大部分人都在高中物理时学习过电磁波,然后,就都还给老师了……其实,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电磁波之中,这不仅仅是说我们的周围充斥着电磁波,也是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到了电磁波,比如手机、电视、电磁炉等等。当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估计很少人会感到惊奇,去想一下这到底是怎样做到的。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多人都慢慢丢失掉了好奇心。

对此,教育应该负主要的责任。爱因斯坦在六十七岁的时候,写过一篇《自述》,对教育有犀利的批评:

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

在同一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提到了他童年时感受“惊奇”的经历:

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我们的思维不用符号绝大部分也都能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否则,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完全自发地对某一经验感到“惊奇”呢?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我现在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凡是人从小就看到的事情,不会引起这种反应。他对于物体下落,对于风和雨,对于月亮或者对于月亮不会掉下来,对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等都不感到惊奇。

其实,人眼只能注意到很小一部分的电磁波,也就是可见光。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现了许多其他频率的波,比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等。然而,因为仪器的局限,应该还有一些波是我们目前观测不到的。这些观测不到的波是怎样的?会对我们有什么的影响?我们能够如何利用?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好奇。

在《吸引力法则》中,阿特金森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

当我们思考时,我们便开始放射出一种强度非常高的波,恰如光、热、声和电的波一样真实。当我们理解支配这些波产生和传送的法则,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们。

以这个为基础,作者提出了吸引力法则。其本质是:在思想的世界里,同类相吸、异类相斥。

在《吸引力法则》中,阿特金森对此有更加深入一些的描述:

我们所有时候都传送出强度或大或小的思想,同时我们收获这些思想的结果。不仅我们的思想波影响我们自己和别人,而且它们有一种吸引力——它们吸引别人的思想、事情、环境、人群和“幸运”到我们这里,而吸引来的这一切与我们心里最重要的思想特征相一致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比如因为焦虑、恐惧、自责等情绪陷入坏状态后,会越陷越深,问题越来越严重,痛苦不堪。

如果你正感受到痛苦的折磨,也许这本书能给你一些启发。有人说,痛苦是一种机会,这并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痛苦确实是一种机会,因为它会逼迫你改变。当然,如果你不是选择改变,而是选择逃避,你会不断经历相似的痛苦,直到你真正改变(也就是真正成长)。所以,我还是要说,把痛苦、挫折、困难、挑战等等都当做机会吧,接受它们、甚至心怀感恩,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最好心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