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梦在远方

论本科生的专业水准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220人  owolf

        上课时,鄙人拿出一本CNN的书,在草稿纸上推导起了CNN的反向传播算法。我同学凑巧看过来,看着书上满满的数学公式,一脸诧异的问:“xx,好高大上啊,能看明白吗?给我讲讲神经网络是啥啊?”突然打我个措手不及,这么简单的专业名字解释,小case!

Hi,gay! 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我思忖良久,然后叽叽哼哼,磕磕绊绊憋出一句话:“神经网络就是。。。额。。,就跟人脑的神经细胞一样,互相连在一起。通过接受各种信号,经过每个神经细胞的处理,最终输出各种结果。。。”。

        他听完会心一笑,让我感觉很尴尬,我也苦笑了一下。因为我知道我很LowBi的解释让人家不是很满意。虽然人家没接触过深度学习的相关知识,是个小白,但从人家表现出来的神态可以看出,人家并不认可我的回答,甚至还会认为我学的不咋样。这是对我专业水准的质疑!严重质疑!!!不过确实挺菜的。😁

同学在质疑我时的画面

        下课后,突然想起了前几天看一些数据挖掘的面试题时,发现自己一个都不会。然后就感到很郁闷,当初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为了搞清楚原理,查看了很多资料,看过很多教程,确保自己真正理解这些东西了,可怎么别人一问,就不能准确清楚的阐述出来呢?

一脸懵逼的我

接下来进入正题吧。

        由这件事,引发了我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思考?四年的大学教育,只要挂科不严重,我们都可以混到一个专业学位证书,但是,这一纸证书真的证明了我们是所学专业领域的合格毕业生吗?很多毕业生凭着这一纸证书去找工作,却得不到企业的聘用。因为他们过不了面试这一关,他们得不到面试官对他们专业水准的认可。长着一双火眼金睛的面试官,一眼就可以看穿你专业水平的高低。

那么到底怎样评判是否达到了专业水准呢?

         作为本科生,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途径有:听老师讲解(讲座)、看博客、逛论坛等等。当老师讲课时,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通俗理解的方式讲解给我们,帮助我们理解。老师讲的越通俗易懂,学生就会越认可这个老师,会认为这个老师的专业水准很高。相反,那些讲起课来,让学生一点都听不懂的老师,我们就会认为这个老师真菜,私底下一片谩骂。 对于学生群体,把老师的讲课能力来作为评判老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司空见惯的事。我的同学们就经常讨论老师的水平咋样。题外话:说说我们院的老师吧,一般上课是:前半节课讲理论,后半节课老师现敲代码给学生演示。有些老师,提前备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他要敲的程序,给我们演示时,边看纸条边敲代码,真是服了;而有些老师就很厉害,想到什么就现敲什么,每敲一段就给我们详细的讲这段是干嘛的,而且老师现场解决bug的能力也是很强,真的很佩服这种老师。

        再比如,我们通过博客获取专业知识时,博主写的文章越通俗,越能让人理解,访问量和点赞量就会越多。

        上面这两个例子有一个共性:无论是老师,还是博主,他们都能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准确、通俗的陈述出来,让别人听了也能学到该知识。由此引发出,我对专业水准的评判标准: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通俗、准确的陈述出来,让人听了有深刻直观的认识,那就说明达到专业水准了。

        而大多数毕业生,跟我一样,学习专业知识时,老师讲的听懂了,书上的内容看懂了,博客上的讲解也弄明白了,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该知识点了,已经学会了。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想法。到达这一步,只能说明我们对该知识点只是达到了了解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专业水准要求的的那种地步。只有当我们能把该知识点准确、通俗的讲解给别人时,才能说我们达到了专业水准。

        切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境界万万不可取,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当我们学习一个新东西时,一定要将其学通、学透,学到能以自己的话准确讲出来为止。虽然这样拉长了学习周期,但是我们学到的每一点都达到了专业水准的地步,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说出来的话都具有一定的权威,都会得到行内人士的认可度,岂不美哉?

        如果大一的同学,从刚开始就以这样的标准去学习专业知识,还愁毕业时应付不了面试官?找不到好工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