咥面
西安,古称长安,自不必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都,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而关中大地的食面文化也由来已久,为人所道,可谓是种类繁多,“面面俱到”!
对面食喜爱的咥面客而言,口味地道的陕西臊子面自是首要选择,并且,当以岐山臊子面为尊,独具历史特色,古老厚重。说起这臊子面,在关中的乡村、城市,家家户户基本都爱吃,是居家生活、请朋宴客的必备主食。尤其在村里,各家各户通常会提前准备压好的成型干、鲜面条,精细、顺滑、纯洁、“绿色”,院子里一放一大簸箕,无精打采的悠然晾晒,随需随煮,即煮即食。这、就是面。
起火上油,做臊子,大部分农家都是用大麦秸秆生火,大火将油烧开,再将切成丝儿的油炸豆腐,切丁的五花精肉入锅,混合油盐酱醋以及蒜姜等诸多调料,煸炒烹熟,加汤焖煮至开锅,然后放入黄花,木耳,芹菜丁,韭菜碎,葱花等辅料调合,最后浇入煮好的成型面条,调和拌匀。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臊子面便就此诞生。辣椒调红,混入碗中,上桌,唯美汤浓,引人允吸口舌,勾起馋虫,直咽唾沫。
吃面的时候,都端着一个像盘子一样大的海碗,正如八大怪中“老碗似盆分不开”的描述。开咥了,用筷子往嘴里直拨,咽下去,隐约有“哧溜哧溜”的声音。有蹲着的,有坐着的,还有来回溜达转悠的,端上一碗臊子面,不知不觉可能就出了门,见到熟人,停下就唠,一点儿也不稀奇。吃完面,还不忘端起碗,“嗞嗞”的吸上几口汤,润润嗓子。最后,抬起拿筷子的手,抹抹嘴边的油渍,悠闲的往家走去。
每当红白喜事吃流水席,臊子面几乎是从早餐开始就吃,每顿饭必上席面。每张桌席,招待人员一次性用大盘盛十几碗面送到宴席上。然而,关中地区的习俗是只吃面不喝汤,一桌人吃面,餐桌上总是会放双倍甚至更多的面碗。一碗面,麻利的“哗哗”几下,把稠的面条、臊子都捞尽了,碗往桌上一推,直接端起另一只碗继续吃,最后只剩下光光净净的汤。伴随着起起伏伏“哧溜哧溜”的声音,来来去去老老少少近百人的身影活跃在流水席上,一次煮面要好几大锅。如果是一个健壮的小伙,估计“噗噗噜噜”能咥十几碗,面前全是汤碗。而以前我初来时,偶尔不知习俗,不太习惯,端起碗,连面带汤都吃掉了。后来才知道这习俗,心回想,我这种吃法会不会引起笑话,觉得像没吃过面似的,汤都喝个干净。
现在,臊子面已经在全国基本都能看见,成为陕味面食的杰出代表。而各地的风味各不相同,即使出外谋生的陕西本地人,在当地做出的臊子面也融有当地特色。不过,每每看到,都想一尝究竟,每每尝到,都是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