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际买手品牌店都关店了,买手店真的在盈利么?
自从巴黎地标性概念买手店Colette关店的消息传出后,可以说震惊了时尚业界以及消费者。每个人都在问一个问题,是不是买手店不行了?
而且关店的噩耗并没有因为Colette就停止。早在2017年5月,10 Corso Como 米兰总店持续亏损负债超1亿,昔日辉煌的意大利买手店10 Corso Como米兰旗舰店所在大楼将面临第五次易主。
市面上开始有悲观的观点认为,买手店现状存在太多泡沫,很多买手店不顾品牌组合和商品组合的科学性,售罄率通常只有20至30%左右,库存压力大,运转效率极低。
不断有媒体对买手店进行唱衰,言辞中似乎开始有了黄昏哀叹之感。那么,针对现下很多国际买手品牌店都关店的情况,中国的买手店真的在盈利么?
关闭店铺与盈利不盈利的关系没有内在联系
其实作为一个品牌的发展战略,关闭店铺与盈利不盈利的关系其实内行人看来并没有内在的联系。
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举例。很多成熟品牌前期会借由代理商经营自己的牌子,但在品牌足够成熟后,他们就会在推展期收回非自营品牌授权,那么其代理商就会关店。
或者品牌战略布局发生变化,甚至商圈调整,品牌都会进行关店。所以一个品牌或者买手店是否盈利要看他的运营模式,而不是看表面。
国际买手品牌店任何品牌或者以正规经营为载体的公司,都会遇到战略问题或经营问题,但却不可否认买手制度在中国的崭露头角。
从2010至现在,中国国内的商业地产供应的大幅激增,产品与模式同质化竞争的困局,让开发商对于差异化发展有更高要求,部分百货商场与购物中心在定位中开始引入买手店项目。
2017年9月2日,百联集团在上海徐家汇东方商厦开出了一家叫做the bálancing的买手店,面积大概是1200平方米,引进150个左右的设计师品牌,其中包括Acne Studios、Jil Sander、Maison Margiela、Nina Ricci、Victoria Beckham这些大家熟悉的品牌,也会有Yirantian、Shushu/Tong和Xu Zhi等中国设计师品牌。
百联集团甚至高调宣布,新的东方商厦甚至将对标巴黎老佛爷、连卡佛等国际精品百货,而这家徐家汇的东方商厦也会成为百联集团旗下首个”买手孵化基地"。
2016年9月,位于上海南京西路上的芮欧百货,也在二楼开了一个叫做Assemble by Réel的百货店,引入了Cedric Charlier, Ellery, Marco de Vincenzo, Nehera, JonathanSimkhai, Sandy Liang等设计师品牌。
在中国,不同背景买手店品牌的拓展策略源于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阶段的营销模式。当下,买手店品牌以及占据主流的外资买手店,在国内发展现状往往采用不同扩张策略:中国本土买手店品牌占比最大,高达55%;其次是香港地区,占比28.9%,亚洲其他地区占比8.9%, 欧洲6.6%。
以上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出,买手制度在中国快速扩张的势头。由此“生活方式消费”和“审美经济”将成为重要的消费引擎。
有需求肯定会有供给,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十年将是多品牌买手店及其升级版——生活美学空间在中国真正走向繁荣的年代。中赫时尚乐观预测,到2020年,中国多品牌买手店(及其可能的衍生模式)的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年营业额突破600亿人民币。
所以买手店真的在盈利么?这个问题我希望你可以彻底学完中赫时尚的《时尚买手》课程并进行市场调研后再妄下结论,什么都不清晰的情况下就擅自根据市场上不负责任的声音做出判断,那你可能失去的不只是一次巨大商机。
、中赫时尚
课程免费咨询电话: 4006-345-900
买手课程咨询QQ: 2622797417
课程咨询微信:cohimfashion
微信公众号:中赫时尚买手培训
微博:中赫时尚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