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文系》:赏书,忆往事,观自己
李师江,是我以前未曾听说过的作家,读了他的《中文系》,顿时感觉这又是一位因我狭隘的阅读喜好,而错过多年的“文字弄潮儿”(这个词,完全的褒义,包含我内心极大的敬仰)。
徐静蕾倾情推荐《中文系》:一部才华横溢之作。评价这本书读起来幽默调皮又意味深长,构造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情动容的大学世界。语言精妙,无可挑剔。
打开书,不需片刻,你便会有所验证:他真的有一手好活计,能用我们所熟知的方块字、烂熟于心的成语,把一个个平凡之人写的透彻无比,把一件件日常之事写得精彩细致,幽默风趣。
“其实我可以请你吃饭,我们不必到食堂去。”我攥着口袋里缝缝补补的钞票,不好意思道。因为我是个穷人,但这口气很像一个有钱人,一种自知之明使我惭愧。
当我认为一个人很庸俗时,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变成丑角的表演。
让你读来有种突然醒悟,敏锐,通透的感觉。还有那些大学里再平常不过的人和事,似乎都重新在眼前鲜活起来。
当我对梁档进行全盘抄袭时,他特别不满,似乎我抄袭的不是答案,而是割他的肉。而我更为不满:抄一点答案又没让你损失一根汗毛,何至于跟抢了老婆似的。
这本书,适合慢慢读,细细品,它适合每一个有大学情结的人,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普适性的大学回忆录,更是一本能学习写作,启发写作兴趣的模范作品。
因为精彩的片段真的很多,让人不由自主,放慢速度,反复阅读,推敲品味作者怎么能描述和交待得如此抽丝剥茧、细致入微。
我的怀疑来自于轻信,我太轻信别人的任何一句话,轻信是我的属性,导致怀疑成为另一种属性。
总之,《中文系》给人的印象,就好似李师江在亲手解剖自己的大学时光,用300多页的文字,让你读懂了大学,读懂了那段纯净的青春里,所有的悲欢寂寥。
或许,作为读者,我们也能有幸从中窥见自己的身影。尤其大段的心理描写,准确细致的直击你似曾相识的往日心事。或许曾经也有那么一个被匆忙挂断的电话,让你内心电闪雷鸣、阴雨绵绵。他将其再现,像电影情节一般描写的富有真情和画面感。
她说有事,没法跟我见面了,便匆匆地挂断电话。我像个被拔掉奶嘴的婴儿,除了突兀的难受,浮想联翩。我想会不会是她一丁点儿都不喜欢我,让我连表达的机会都没有呢?会不会是我哪一点冒犯了她而我毫无察觉呢?甚至,会不会是凯子突然出现,她与凯子再续前缘了呢?总之,我脑子里关于悲剧的想像力喷薄而出,简直每一种可能都像一把刀子在扎我。
伟大的作品出自平凡,而创造伟大的关键,还要看你有没有一颗透亮的、细致入微的心。
李师江就是有这样一个有着通透心灵的人,他读自己,懂自己,这一点很令人心生好感。
对比我们,能有几人能真正看明白自己的“前世今生”?大部分人或许只是草草度日,三年五载也不曾有一次观心之举。
伤害一个女生,与爱上一个女生一样,都令人难以释怀。只不过前者像硌在心里的一粒沙子,后者像搁在心里的一粒可以慢慢溶化的糖。
这本书,除了语言和叙事的精彩,更让人自省。不由自主的回望自己的青春和内心,检视自己的当下,不免也会有种怅然若失,留恋曾经美好的伤感,但也更加珍惜周围的人和事,感恩所有陪伴自己行走的人。
过往,不只已成过往,还在心里竖起了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