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然开朗--孩子吵不过别人,家长这样帮助他就行了12021024
我是鹤然三宝奶爸,我们当家长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孩子想跟别人吵架,但是自己先被气哭了起来。
咱们作为家长的,先要把孩子吵架原因了解清楚。只有知道原因后,咱们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原因一般有下面这几个:
(1)急于表达,但表达不出来
有的小孩遇到吵架的情况,明明是自己占理,但嘴笨,有好多的话,说不出来。当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活活被自己急哭的。
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咱们大人在白天因为某个事情,跟别人拌嘴,晚上睡觉前,总感觉某些对自己占理的话,当时没有说出来,当时没有发挥好。
此时恨不得自己马上穿衣服、起床,立刻找到那个人,跟他重新再吵一遍,把当时没说出来的话,再说一遍,挽回一下自己没发挥好的颜面。
(2)挫败感
当孩子想特别想做成功一件事情,但是结果是没成功,孩子内心会产生挫败感,因为这种感觉,也会引起孩子不开心而大哭。
当孩子跟人“辩论”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口若悬河地跟对方PK了一把,但是却惨败而归,孩子肯定很有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出现时候,家长要正面开导孩子,替孩子想解决办法,让他能跨越这个难题,而不是家长代劳。
(3)幼童趣事
我家茜茜特别喜欢折纸,她看到网上有新的折小兔子的方法,她就想去尝试一下。也许这个折纸方法,她没做过,我看她鼓捣一个下午了都没有折出来。
我就看到她的小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撅了起来,这时候我就知道,她因为没折成功,有了挫败感,所以不高兴了。
我就问:“怎么了,茜茜,没折成功,不高兴了?”
茜茜:“这个太难了,根本成功不了。”
“没事,咱们再找找折纸方法,人家能折出来,咱们肯定可以,别灰心。爸爸帮你一起去找攻略”
我们要把这个“坏事”变成好事,通过下面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大人也可以把这些方法收藏、直接拿去用哈。
当孩子有些嘴笨,有理说不出,怎么引导孩子呢?
二。解决方法
(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吵架的时候最急人的事情,自己明明想说一些事情,但是对方话比较急,话题又转换得快;自己想插话的时候,别人话题已经转换,自己感觉根本插不上话;只能听别人一句一句地数落自己,但是别人说得又完全不符合事实。
此时自己心里仿佛有一只小狗,它在百爪挠心地翻腾自己的思绪,此时真想一口老血喷到对方脸上。
解决方法:
这时候家长只能跟孩子说,咱们虽然没做错事情,谁让咱们表达能力弱呢? 咱们回家再练练说话吧
这时候千万不要,家长跟孩子说:“谁欺负你了,让妈妈去骂他,走,你前面带路!”
小孩之间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吧。家长若参与了,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每次孩子吵架输了,家长都要带着孩子去吵回来吗? 若家长也没吵赢,家长的面子肯定不好看,难道事情要上升到武力解决吗?
(2)说话要有条理
现象是跟人吵架,其实是双方的一场“辩论”,各自说自己的道理,让对方认同自己的道理,或者让旁观者认同自己的道理,旁观者会自动支持自己,这样支持自己的人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就赢得了这场“辩论”赛的胜利。
这场辩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太激动。因情绪激动,做出极端的事情,上演文武行这样就不好了。
另外情绪太激动,说话会没有条理,容易形成逻辑漏洞,这样别人更根据这个漏洞攻击你,你就不好用语言回击了。
解决方法:
家长教孩子在“辩论”的时候,要控制好情绪,情绪太激动的话,连话都说不出来,怎么跟人家唇枪舌战呢?
平时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条理性,多用顺序连接词。
比如用: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变得更强,无论是做事,还是“辩论”,说话的方式都能减少漏洞。
(3)打腹稿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一场“辩论”之前,最好先自己梳理一下,自己占了哪些道理,这样交锋的时候,才知道该如何去说。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占了哪条道理,是因为没有打腹稿,在“辩论”的过程中,早忘记自己该说什么了。
当演员忘记了台词,对于在拍摄现场的演员来说,是灾难性后果;同样,在辩论现场,自己都忘记自己要说台词了,那是多么尴尬的一个事情啊,你在现场只有“挨打”的份了
总结
孩子跟别人吵架委屈地气哭,不要看成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我们要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借这个机会,是不是可以让孩子成长呢。
通过引导孩子,在能力上成长了,孩子就根本不会因为吵不赢,而嚎啕大哭了。这才是最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