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里的教学大纲
1
《学记》里有一段文字,专门讲教学计划和督导制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比年,每年;中年,每隔一年。
离经辨志:离是分析,经是经典。离经,是能够分析所学习的经典;辨志,是能够具有正确的学习意志和趣向。
敬业乐群: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从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现代来翻译,就是态度认真专心致志地学习,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博习亲师:朱熹说,博习者,积累精专,次第该遍也。亲师者,道同德合,爱敬兼进也。现代来说,博习是说除了精通自己的专业以外,还要有广泛的学习兴趣,要通;亲师,是尊敬老师。
论学取友:朱熹说,论学者,知言而能论学之是非。取友者,知人而能知人之贤否也。论学,是学习有进步,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友,是能够识别和选择有益的朋友,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知类通达:朱熹说,问一知十,而触类旁通也,是说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强立而不反:朱熹说,知止而后有定,而物不能移也。强立而不反,是说学识修养比较成熟,能够有独立的见解,坚强的意志,不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做出违反教育教导的事来。
蛾子时术之:孔颖达注,“蛾子时术之,蚊子小虫,蚍蜉之子,时时术学衔土之事,而成大垤(die)。犹如学者时时学问,而成大道矣。”
2
这是我国古代《礼记》所记载的教学计划和视导制度。
大学修业九年,分为两个阶段。前七年为第一个阶段,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后两年为一个阶段,务求知类而通达,强立而不反,形成自己的定见,谓之大成。
每两年考查一次学生成绩,每次考察都有不同的标准。
不仅考查学业成绩,好要考查道德品质方面。
虽然这些规定,尚没有形成系统周密的教学计划大纲,仍然难能可贵。
3
朱熹白鹿洞书院的学习大纲。
《白鹿洞书院揭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4
王阳明南赣、广西办学的《教约》
其中有一段:“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座椅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5
由此看来,古代教育有着西教学原则。
一是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并重,年级越高,越重视品德教育。
二是在知识教育中,有一个明显的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过程,依照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心理发展,规定除学生的学习顺序。从分析经文到展开讨论,从细心学习教材到博览各种典籍,从立志向学到端正学习态度发展多种兴趣,逐年逐步提出具体要求。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持之以恒,加上学习毅力和身体力行的实践,知类通达,敬业乐群,才能达到大成的要求。
大成之后,才能完成“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