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圆的自我寻找——读《孤独六讲》有感
《孤独六讲》,从情欲、暴力、语言、革命、伦理和思维六个方面阐述蒋勋先生所认为的孤独。他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也就说孤独的核心价值就是跟自己在一起。
孤独是圆的自我寻找——读《孤独六讲》有感说起孤独,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空白一片,也就是什么都没有。孤独,是一种空态。就像空杯才能装下一杯水。孤独是寂寞吗?当然不是,寂寞是欲望不被满足,而孤独则是满。寂寞是要不断被填满,不断的输入,孤独是向外输出,好像是在做人生减法,把水倒出去一般。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孤独的,是一半圆,从生命的开始需要另一半。另一半是怎样的呢,我觉得是互补的,这样才能和谐融合成为一个圆。柏拉图说,我们寻找的另一半往往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找到另一半。所以,孤独会一直存在,直到圆满,才会结束。
孤独是圆的自我寻找——读《孤独六讲》有感蒋勋先生把孤独具体化,六个方面,最有感触的是关于情欲和思维。情欲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一直是被禁止拿出来讨论的。儒家文化对于情欲的扼杀与限制,至今都难以被打破。我们从小难以正规接受性的教育,成长中若是看了一些和性有关的东西,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会挨骂甚至于周围人的嘲笑。此时,这是孤独的。走出孤独,我们不再理会情欲。社会中强奸猥亵问题的存在,或许可以看成是一种情欲的宣泄。但这种不是情欲孤独,而是寂寞。《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背后的惨状,是现实的写照更是林奕含对社会的呼吁。林奕含十多年的孤独负重前行,最终孤独的离去。因为,她难以找到另一个圆。她的呼吁甚至离去能否冲击人们对性对情欲的看法呢?人们又是否会做出些改变?我想我会,别人怎样社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庞大的整体的发现背后应该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
孤独是圆的自我寻找——读《孤独六讲》有感再说,思维孤独吧。蒋勋先生提到,思维最大的敌人大慨就是结论。结论甚至让思维失去意义。这好像就像是我们的学习,从来只告诉我们结论,答案选择只有四个,有一个永远是对的。上学以来,我印象中没有哪一堂课让我真正的感受到思维的乐趣。思维的乐趣,我是从王小波的书《沉默的大多数》中感受到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他带着自己鲜明的观点,站在风口之中,享受着自己的乐趣。他的不同,走出了群众走向了孤独。沉淀之后,坚守自己的沉默,不断发声。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有自己观点。接触自媒体快一年了,很多观点被一炒再炒。很少看到,眼前一亮的观点。或许,浮躁的社会后面我们都难以沉淀,快节奏逼迫着快速往前,只需要抄写答案。如何去看待一个社会现象,首先是成见,很多争执的问题,都是可以放下自己的已经形成的观点。拿出来,做个局外人,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
孤独到底是什么,只有自己找到了答案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才能回答孤独是什么。别人的孤独是六讲,而自身的孤独是什么,或许可以参考,但更需要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