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想更一个系列,就是古文文言文解析的系列,这在以前是个冷门,一般只有学生考试的时候才能用得着,不过最近几年的诗词大会和国风少年等综艺节目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树立了文化自信,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研读古诗和文言文的行列。但是现代人节奏快,只有碎片时间,古文又晦涩难懂,所以我想摘录其中的精华做延伸以加深记忆和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然我本人也十分喜爱,所以把自己的见解和总结陆续整理记录下来。
今日古文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东晋陶渊明的一组五言古诗{饮酒},原文是这样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虽然是在喧闹噪杂的尘世中建立了屋舍,但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你问我怎样才能够做的到,当然是让自己的心境高远,那么你自然会觉得自己所处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这菊花,不经意间,远处的南山引入眼帘,山间的云气氤氲,夕阳西下,傍晚的景色极佳,飞鸟也结伴归巢。这个中滋味,想要仔细分辨清楚的时候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去表达出来。首先这首诗的主题溢于言表,全诗都传递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无比热爱,也隐喻了对官场的鄙夷厌弃。那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主旋律后呢,再来品味一下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秋天的傍晚,微风裹着花香轻抚过诗人酒后微醺的脸庞,陶渊明在一方篱笆围成的自家小庭院中,闲庭信步,看到秋日的菊花明亮艳丽,忍不住随手采摘起来。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远处的南山相会。是不是整个情景和意境就很生动了,这其中悠然见南山,按照古汉语的法则,既可理解为悠然的见到南山也可以理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个悠然二字,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是情也是景。人闲适自由,山静穆高远。在那一瞬,仿佛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清扬优雅的乐曲。这首诗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同时语言质朴,现代人们也会时常引用这几句,多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自己怡然的心境。人们都说文如其人,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不一样,感悟也有所不同,艺术的本身来源于生活,我们反推一下陶渊明的生平,相信会对他的作品有更深的理解。诗人虽然居住在市井但是并无世俗的往来打扰,他早年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进入仕途都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是官场风波险恶,社会腐败黑暗,于是最终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足。用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来了解陶渊明可能会更快速全面的了解他。首先从他的历史地位来看,他是是东晋的大诗人,辞赋家,出生于浔阳柴桑,据考证就是现在江西九江附近。出生于官宦之家,不过那时候家族已经开始没落了。当时的国家也处于动荡时期。后来诗人屡屡不得志,常借酒消愁,自然而然写出了大量的饮酒诗。这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同时他还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就占了2个第一了。从陶渊明的主要生平来看,在古代,步入仕途的文人中他应该是比较晚的了,29岁之前他都居家读书,之后才进入仕途,据记载,在29岁至40岁中间陶渊明的仕途并不顺利,做不了多久的官就退下来了,然后反复操作,时官时隐。直到41岁以后就彻底辞官了,一直到公元427年逝世。持续了20多年的长期归隐。从文化成就来看,在文学成就上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存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一百二十多篇。辞赋和散文有12篇,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同时文献也记录了他诸多的生平轶事。比如说葛巾鹿酒,白衣送酒,无弦琴,不为五斗米折腰和颜工付酒钱等,这些后期会陆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