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瓜田日更收文专题[临时]

一代书法大家王献之

2023-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当年,乾隆皇帝在养心殿的西暖阁设置了一个小型的书房,面积才4.8平米,并给这个书房取名为“三希堂”,平时工作累了,就在这里读读书,练练字。

所谓“三希”,就是三件他视为珍宝的字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帖》。

三件都出自王家。

王羲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献之是他的儿子。

王珣是则是王羲之的侄子,丞相王导的孙子。

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对我国书法发展的影响最大,可以说统领书法1000多年。

唐朝以前,王献之的名气要大于自己的父亲。直到唐太宗即位以后,极力推崇王羲之,贬低王献之。

在皇帝的带动下,社会从上到下开始把王羲之推到了高于儿子王献之的位置。

论特点,王献之的书法,在父亲风格的基础上更加流畅洒脱。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风格,与王献之自身的个性与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王羲之共有7个儿子,而王献之是最小的那个。

王家本就是门阀世族,生活优渥,而王献之作为小儿子,出生后就极受宠爱。

加上他天资聪慧,在书法方面的天赋远高于其他几个哥哥,王羲之对他就更加偏爱。

生活中的王献之,性格十分洒脱。

有一次王献之半夜醒来,发现有小偷潜入了室内。

正当小偷一件一件往包裹里装,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王献之在他背后慢悠悠地说:“偷儿,那个毡子是旧的,你给留下吧。”

小偷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扔下东西,夺门而逃。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王献之的性格多么率真有趣。

在书法的练习上,王献之也十分刻苦。那个为学习书法练满18缸水的故事,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了。

玉版十三行拓片

这是王献之年轻时候写下的楷体书法,可见其字体清秀劲朗,气骨雄俊。

乾隆皇帝最看重的三希堂法帖之一:《中秋帖》,是王献之存世作品中最有名的帖。

《中秋帖》

现在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米芾所临的帖,但即便是米芾的临帖,王献之书法的风格依然可见。

这22字的草书笔势连贯,张力十足,刚健有力,可见其书法特征。

中年以后的王献之,生活就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了。

随着政局的转变,人才的凋零,王家渐渐式微。

在婚姻上,迫于皇帝的压力,王献之自残双脚也无济于事,终究和感情甚笃的妻子郗道茂离婚,娶了新安公主为妻。

强扭的瓜,造成的是三个人的不幸。

王献之在给自己曾经的妻子郗道茂的信中这样写道: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妻子的思念与愧疚。

这便是《奉对帖》。

奉对帖

公元386年,王献之在家中病逝,年四十三岁。

一代书法大家,带着年幼时父母的父母宠爱,少年时的随性洒脱,中年的家族负担,以及对妻子郗道茂的愧疚之情,离开了人世。

留给后人的,是他几张流利潇洒,无人能及的字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