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

Friday|观点|健康管理:你办卡请私教不管用,是因为运动强度

2019-05-17  本文已影响10人  19418

众所周知,运动能让人保持健康,带来好心情,拥有好身材,今早在“李翔知识内参”里听到一篇文章,说运动还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反应速度,还有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

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运动可以释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种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或突触,而为人类创造学习基础,一个具体的例子是,BDNF能够促进海马体中神经元与前额叶皮质的细胞形成新的突触,前额叶皮层负责大脑很多高级认知能力的运转,比如决策能力和注意力,这些功能也会随着运动而改善。

运动有这么多好处,所以很多人去办了健身卡,请了私教,每次都被虐得死去活来,然后在朋友圈里秀一波勤奋,然后......然后坚持不下去了,该吃吃,该懒懒,一切回到原点。

真的是你的意志力太差了,所以坚持不下来吗?

真不见得,很有可能是你健身运动的强度不合适,多数时候是强度过大。

这个事情就要从两个维度去看了,一个是你健身运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健身私教们的方法真的适合你吗?

先说第一个,很多人健身运动是为了拥有傲人的身材,什么马甲线、人鱼线、a4腰、翘臀等等,一个人的身材里,一定有他对美好的追求和自律,为了这些追求,好像选择去做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才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可是往往适得其反,还会产生运动猝死、免疫力降低、躯体疾病等严重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只要做到了A,就可以得到B”这种逻辑的问题在哪里?就是A和B之间,好像还缺了点东西,缺了什么呢?缺了适合度的C,你是适合高强度训练,还是低强度训练,跟你的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平时不运动的人,突发勤奋去做高强度训练,极容易引发心脏问题,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其他都是零件,发动机损伤了,恢复起来是很难的。

如何把握这个C呢?就是运动时刚好有一点气息急促的感觉,更量化的方式是参照心率水平来控制你的运动强度,我们可以用卡式公式,即(220-年龄-晨脉)✖️(35%-55%)+晨脉来计算运动心率区间,也就是平时运动时应保持的心率水平。

说完C,可能很多人知道了运动强度,可仍有人因为过于勤奋,导致得不偿失。

所以,在运动之前,首先应该弄明白运动健身的目的是什么。

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了“健康体适能原则”,所谓健康体适能,就是指一个人每天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不疲劳,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还能应付突发状况的身体能力。

其实健身运动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吗?在高强度工作中游刃有余,在工作之外还有精力去享受生活,这才是运动健身的本质诉求。

再来说第二个维度,健身私教的方法真的科学吗?国内的一些教练为了让学员认为私教课的费用花得值,就不断地加大运动量,让学员以为运动强度高就会有效,但实际上往往有反效果,很少有人喜欢痛苦的感觉,教练的作用,不只是监督和鼓励,还要根据学员的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周期。

而台湾的健身教练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做法,教练让你理解运动,并由此喜欢上运动。安排的运动量让你感到稍微有点挑战性,运动结束做完放松后,会觉得全身舒服和通透,这才是我们提倡的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在运动之后你仍然有精力进行下一个工作或活动,而绝不是疲劳万分,回到家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抛开科学量化和个性化去谈标准、谈成效,都是耍流氓。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办了健身卡、请了私教,没多长时间就坚持不下来的原因了。

因为这样的方式,让你产生痛苦,甚至是自我否定和怀疑,而人天然是趋乐避苦的,再自律的人,也要尊重这种天性,比正常时稍微增加强度,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接近目标。

最近在健康保持和减肥方面的践行中发现,越是接近目标,就越会变成你与自己本能之间的“博弈”,我想我们原本就不是敌人,而是拥有共同目标的战友。

运动健身是这样,其实其他方面,比如工作、亲密关系的经营,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循序渐进、个性化、成为同盟战友。

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