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反思

2022-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个普通的笨人

世界分为两部分,实体的和虚无的。实体的东西你可以按住他使劲的研究;而虚无的你只能在过程中研究,并且无法重复。我在思考什么是虚无的东西。能量的释放过程,好像不确切。信息?好像也不对。我能想到的只有思考,想法最虚无。也不对,想法也是信息,也可以被记录。只要可以被记录就可以实体化。一个未经深入思考的想法,总是会存在漏洞。你的想法不是所有都可以建立逻辑自洽的。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建立完善的逻辑。你感觉一件事是正确的,不见得是事实。只要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到的就不是虚无。原来无法被捕捉的东西,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以被捕捉到了。我们的各种想法不也只是脑子里局部的电信号吗?你想可以产生电信号,同样给与你相应的刺激,也可以让你产生相应的想法。我们所有可以被感知的东西,都要有感知存在的基础,要有个实体的东西来触发他的感知产生。这样看,就没有虚无存在。我们想象出来的虚无,也是有现实事物支持的。

昨天开始看汪丁丁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又受到了暴击。书很好,我喜欢,书中的内容与我的认知地图有重合。属于我能看懂一部分,但又费脑子的那种书。这种状态是我最喜欢的。做个比喻就是,这本书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里面的丰富多彩,也让我看到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为啥说受到暴击,因为我有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与肤浅。感觉自己看了一些书,也是比原来多了很多的想法。可你的这些想法实在是太肤浅了,在你的世界里,你感觉自己还可以。当你走出自己的世界,你就会发现你啥也不是。人家的知识量跟你就不是一个级别,当然了你跟人家也根本就没法比。我只是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人家一样博学啊。只有继续的多读书。我虽然每天在自以为是的思考,但是我思考的东西还是太肤浅。你的脑子里还是缺少有价值的知识。所以你的思考质量还是不高。我想下一步我要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了,不能读太多的畅销书。还是要找一些大学的专业教材来学习学习,要系统的学习。你自己去摸索,不如把现成的东西拿来用。读书不要再只关注数量,要关注质量了。我发现现在有一些书是完全没必要读的,读了就是浪费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多读一些对你有价值的书了。读起来困难也要读,不要总读那些个轻松的书,凑数的书,那样读再多对你的成长也没好处。那些看了自我感觉良好的书以后就不要读了,要多读那些看了让你感觉自己无知与肤浅的书。要读那些读起来费劲,需要动脑子边读边思考的书?下一步再买书,要挑一些知名大学的教材了。

人性既人的自带系统,以生存、繁衍为目的。其他的一切情感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以生存、繁衍为目的衍生功能。我们只能学会我们认为对我们有利的事情。感官不能让我们感受我们认知以外的事物。扩大认知就是扩展我们的功能,如同手机的软件。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与消失,都是有其所处环境决定的。但是这个事物就一定是完全被动的吗?你给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那么它也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馈是直接的。而我们人给环境的反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更复杂了呢?但就算是复杂,不也是在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反馈吗?人的行为都只是在受欲望的驱使。这个基本的动力是不变的,只是表现形式随发展有所区别。这个问题我还是想不明白,我需要增加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输入了。我现在想的一些问题已经进入死循环了,可能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输入导致的。所以我才会有读一些教材的想法。这也是你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的一种表现。没有信息的输入,才导致你没有了新想法。

怜悯同情一是人们看到别人的经历必定会让自己产生感同身受的欲望,对别人的这种感情是自发的,对我们有警示作用,同时可以让我们对对方伸出援手。目的是为当我们在相同处境时,对方也会提供帮助。当对仇人是,仇恨会阻止这种感情的发生。这里面应该就是涉及到了镜像神经元。感同身受是为了加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是为了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学习。我们人类发展的迅速,就是因为我们人类之间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和知识经验的可积累传播。

今天就到这里,以后不按字数来定是否结束,而是按时间来定。九点前完成反思,十点半前完成随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