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传统祭扫节,又是采茶季,古人用茶祭祀的故事,您听过几个
清明是传统祭扫节,又是采茶季,古人用茶祭祀的故事,您听过几个
明代著名的“药圣”李时珍,在他著作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谈到茶叶的“茶”字时,称其“或从草部、或从木部,或两者并从,同写作‘荼’”。
李时珍认为,茶叶性苦而寒,属阴中之阴(老阴)、最能降火气。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茶更是赞不绝口。
陆羽曾强调:茶,品性优良,德行俭朴,最适合饮用。人们若长期饮用,能够增强人体的调免疫力,调节人体阴阳,保持人的身心愉悦.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百节不舒,饮茶,就好像醍醐灌顶、喝了甘露一样清爽甜美……".
《茶经》中还提到,一年之中,农历的2月份、3月份、4月份之间,最适合采茶。这期间,又以清明前采的茶,尤为珍贵”。
“明前茶”的珍贵之处,初春季节,还有些寒意,此时的茶芽鲜嫩得如竹笋般,生长于山林涧的肥沃土壤中(茶之笋者,生烂 石沃土)……
明前茶叶的采摘,也十分讲究。下雨时不可采,多云的天气也不可采摘 ,而是应选择天气晴朗的早晨,踏着清晨的露水及时采摘……
众所周知,“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三大传统祭祀先祖的节日之一。“源易缘”在《折柳相赠,城隍巡游,吃螺狮和竹笋……古人过清明,都有哪些讲究?》等“清明节”系列文章里,也分别谈到了清明节的来历和历史文化故事。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清明节,古人用茶祭祀的那些事儿。
茶叶的来历,如果最早源于什么时候?即爱喝茶的朋友,或许都会忽视了这个时间。
陆羽在《茶经》中谈到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齐有晏婴,汉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 张载、谢安……茶最兴盛的时候,要属唐朝,从西都长安,到东都洛阳,从江陵到重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饮茶……
“发乎神农氏”,指的就是,茶叶最早与上古时期的“三皇”之一,神农氏有关。
在传统文化民间故事中,也有记载神农氏发现茶的生动故事。
神农氏教会百姓种植五谷和庄稼,被后人尊为“神农炎帝”。
他在亲尝的百草中,其中就有茶叶。
据说,神农氏他天生具有特殊的身体构造:身体透明,植物下肚之后,能够清晰地看到食物在体内不同的变化。
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无意间吃到一种树的叶子。吃完后,可以从神农的肚腹中看到树叶在肠道间走来走去,整个肠胃像被清洗一样干净清爽,神农给这种树叶起名叫茶,据说能解百毒。
于是,神农氏告诉世人:长期喝茶,能够令人身体健壮有力、陶冶情操,精神愉快。(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神医华陀,更是建议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品茶饮茶,”长期喝茶,对人体大脑思维极有好处。(苦茶久食,益意思)“
茶叶生于天地间,寒冬不死,初春采摘……自然采集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
因此,古人还将茶作为祭祀鬼神的一种佳品。
在《搜神记》、《续续神记》、《异苑》、《晋书》、《广陵耆老传》等古籍中,就记载了不少这样的故事和传说。
比如《神异记》中就有这样一则故事:余姚人虞洪,在山中采茶时,偶遇一位牵着青牛道士,名叫丹丘子。
丹丘子指引虞洪来到瀑布山下,指着山中的茶叶说:我听闻你善于制茶煮茶,也希望得到您的馈赠。这里大片的茶树叶,可以送给你采摘,但今后你要将茶水,赠送我些。
虞洪感到神奇,回到家中,就给丹丘子立了牌位,常用茶祭祀他。
《异苑》一书中,载注的古人用茶祭祀古墓,并得到回报的故事,更为生动有趣。
浙江剡(yǎn)县,陈务的妻子,年轻时带着两个儿子守寡。陈务的妻子,有个特别的爱好——喜欢喝茶。
在她的院子里有一座古墓。每当陈务妻喝茶时,她都会礼貌地先向古墓奠祀一杯。
两个儿子不厌其烦,发牢骚道:古冢何知?徒有劳!于是便想挖掉古墓。陈务的母亲再三劝阻,古墓得以保存下来。
清明节夜里,陈务妻梦见一人对她说:我在这墓冢里已住了300余年,您的两个儿子常想掘毁它,幸亏有你的保护,又经常享用您的佳茗来祭奠我。我虽是黄泉的枯骨,但也不会忘记报答您的恩情。
第二天早晨,陈务妻在院子里看见十万枚铜钱,好像埋了很长时间,但铜钱的绳子却是新的。
饮茶的人不只是民间的百姓,还有一些帝王贵族。
汉朝时期,汉惠帝性情仁厚,从善如流,在他实施的仁政下,基本上实现了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史料记载,刘他特别喜欢饮茶,不仅自己一日数饮,在招待宴请宾客时,总少不了品茗茶水。
到了南齐时期,南齐的世祖武皇帝,更是离不开茶叶。他在临终前的《遗诏》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道:我的灵前,千 万不要设牛羊牲品祭奠,只要供奉干果、茶茗和酒脯就可以了。
古人用茶祭祀,类似这样的故事和传说,还有许多,篇幅原因,不在此一一赘述。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