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人生的底气》--人生的节奏不是一条均匀的斜线

2023-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熊猫学猿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如果你能够把仁、义、礼、智的这四端,充沛地发挥出来的话,全天下你都可以保得住。比如那些圣人、英雄,他们就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对历史产生扭转性的改变。但是,你也会发现,同样是一个人,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照顾不了。为什么?“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如果你的四端完全被遮蔽、被压抑,甚至你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这时候你连你的父母都侍奉不了。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这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襄王继位了以后,突然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天下会定在什么时候?孟子说:“定于一。”梁襄王又问:“孰能一之?”谁能够把全天下统一了?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战国时代跟春秋时代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打仗的方式变了。春秋时候打仗不是以杀人为目的,是以谈判为目的。所以春秋时期打仗比较客气,死的人也比较少。战国时候打仗是以杀伤对方人为目的

所以,梁襄王这样的人就不能理解,他觉得杀都杀不过来,你怎么说不嗜杀的人能够统一天下?然后,孟子讲了这一段话。他说,你看过田间的禾苗吗?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它就倒下去了,没劲儿了,因为没有水。然后,“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突然之间电闪雷鸣,开始下大雨了。那些“苗浡然兴之”,一下子就立起来了,就有劲儿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全天下的人都苦于战争,苦于这些人的霸道。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施行王政,让老百姓能够生活得很好,那么立刻就能够看出来人心向背。这就是我们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所要掌握的那个节奏

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社会痛点,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在这件事情上都有苦恼,但是不知道怎么解决。然后,你能够想出一个办法来,让它变得没那么困难,让所有的人都能够非常方便地获得支持。那么,这个项目一下子就像七八月间的苗木一样,看到天上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浡然而兴。所以,如果我们真正地从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就能够见识到孟子所说的 “孰能御之”的感觉。人生的节奏可能是很长时间的不动,很长时间的阻滞,甚至是下滑,但是突然之间又上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