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享教学·47
7.1个性,如何在课堂绽放
当然,处理课堂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有时不得不延伸到课堂之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⑴座位的排列。古板的座位排列基本就是“秧苗”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座位的排列,也可谓是百花齐放了。那么哪一种适合自己的班级呢?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时不一定要满足于班级表面的整齐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笔者在座位的排列中,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安排座位,甚至有时干脆让他们自由组合。
⑵深入了解学生。师生广泛而深刻的交流,甚至不拘一格的交流,不仅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不仅能让教师多了解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于语文分享教学来说,还可以提高语文分享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同时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个性,才能尊重学生个性,不然就不等于无的放矢吗?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就明确宣布,我不需要你们的尊重,但我会争取得到大家的尊重。笔者和学生在交流时,不是胡吹自己的成绩和发现什么的,而是先谈谈自己的缺点。笔者认为这不损害自己的什么形象。有时恰恰相反,因为自己放下了架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直至交心,学生不但不会看扁你,而且会更加尊敬你。相互尊重了,语文课堂绝对能够活起来。
⑶对学生个性化的言行,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尊重学生。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地解放自己,更新自己的认知,不可一刀切地对待学生。不要拿过去的学生来对比眼前的学生,不要拿人家的学生来对比眼前的学生,更不能拿眼前的学生对比以后的你此时眼前的学生。特别是对待一些孩子的错误,也不要图方便——和其他同学对比。这个学生就是这个学生,这个错误就是这个错误,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
⑷尊重个性化的理解、阅读和写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去看,我们解读文本应从过去的作家——作品转向作品——读者。一部作品能够让一千个作者解读成一千种感受,产生一千种共鸣,这可能是作品最大的魅力所在。我们语文老师,没有必要以自己的见解或教参上见解而剥夺很多学生自己的见解 ,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权利。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阅读和写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助长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不是接受和记忆,而是感受、体验、自省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有关载体,如课文,并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经验———语文的、生活的、社会的———去展示、交流、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体验和认识,在交流中建构起高于原有认识的思想体系”。
⑸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和任务。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一大顽疾。笔者认为,除了量上的激增以外,还有就是质上的不妥。其中一大通病就是不管学生三七二十一,布置的都是一样的作业。完全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因而,没有个性化的作业,和量上剧增的作业相比,前者更能扼杀人,更能让学生感到课业负担陡增。因此,我们要注重个性化作业的酝酿和布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注意作业的多样化。根据不同学生主体的特质,提倡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就语文课来说,对善于朗诵的学生,让其声情并茂地朗诵是作业;对记忆力好的学生,让其快速背诵一篇课文是作业;对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请他抄一遍文章张贴教室的学习园地是作业;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好写作的学生,让其写出一篇佳作也是作业。
⑹善用现代教育技术。因特网的出现,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通过网络,在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中查找、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可以和网友交流学习心得,还可以向专家请教,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这样,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学习,其主体性、主动性得到极大的彰显,个性化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
⑺因人而异处理不同问题,特别是对待学生的错误。这一点恐怕不需要强化,因为大家都很明白,只是明白不代表就这样去做。因而需要强化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把此点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