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雪》第八章:历经小升初
暑假一如既往的在炎热的夏天来临,知了被太阳炙烤着在枝头大声鸣叫。
慕雪假期最喜欢做的事不再是跟大哥慕月打猎,而是跟着二哥慕华去集市摆书摊。十四岁的哥哥负责喝着招揽生意,十一岁的妹妹负责席地而坐,如饥似渴地读完一本书再换一本,偶尔帮哥哥整理一下摆乱了的书。
再到开学时,慕雪己是五年级学生,读完这一年就该毕业升入初中了。那个年代,小学升初中是要靠毕业考试成绩划分数线录取的,慕雪的学校每年能考上初中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去帮父母挑起干农活的大梁。
那一年,五年级比以往莫名其妙多了一个班,也许是上届返校复读生太多了,多到直接组成了五年级甲班,慕雪所在班只好为乙班。更为莫名其妙的是,慕雪的班主任不再是她的,而变成甲班的班主任,同时从乙班抽了几名学生去甲班,其中有慕雪的同桌郭劲,这让她莫名其妙的感到失落。
那一年也发生了让慕雪感到高兴的事,她代表学校去县中学参加竞赛,语数均获得一等奖。站在奖台上,她发言最感谢的人是二哥慕华,因为哥哥给她创造了比别的学生读到更多书的条件。
毕业季, 慕雪信心满满地准备迎接小升初考试,却接到学校无情的通知,只有五年级甲班的学生可以参加考试,乙班因为小学教育改为六年制需接着读六年级。
慕雪很伤心,她仿佛搞懂了最初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事,如果班主任没有带走慕雪的几个好朋友去甲班,一切也许还是正常的、美好的。这样的结果让慕雪觉得不是去读六年级,而是被留级、被后退。
六年级的慕雪每天盼望着考试,盼望着去县中学追赶上好友们的步伐,盼望着再见到郭劲。终于等来了升学考试,她以优异的成绩为小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却得知县中学从那年开始不再招收初中生,这让慕雪很失落。
慕雪虽然无缘于县初中,但她仍然用了一个假期来憧憬美好的初中生活,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
开学那天,慕雪兴奋的心情在看到那座"孤院老窑昏灯"式的新学校后,如当头浇了十八盆凉水,失落到极点。她不禁想起了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眼前是一座只有两面围墙的孤院,院中有几孔老窑洞,窑中一盏灯泡在上空发着暗黄的光,左右两排课桌是用木板摆在两摞砖块上搭成,高度不到两尺。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虽给人冷落淸淡感,但"小桥流水人家"又带人进入一种清新幽静的美好境界。慕雪向院外望去,看不见小桥流水,只有远处一两户人家。
《慕雪》第八章:历经小升初窑洞是北方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形式,其冬暖夏凉的特点深受当地人喜爱。据说中华民族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窑洞里,而且窑洞在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慕雪热爱家乡的窑洞,她的思维中窑洞是用来居住生活的,不适合用作教室。而教室就应该是象小学那样带有很多大窗户的宽敞明亮的房子。
慕雪的想法又何尝不是乡中学校长的想法呢,今年的初中入学新生比往年多了很多,究其原因有小学改六年制、也有县中学停招初中生等。原有的乡一中容纳不下所有达线学生,只好找了这所院落紧急成立乡二中。
上课时,学生要看清前面黑板上的字是困难的,低矮拥挤的小桌子不允许紧挨的学生同时趴下写字,否则胳膊就要碰在一起。
慕雪好沮丧,她甚至没有心情去看清老师的长相和新同学的面孔,甚至想着象二哥慕华那样辍学摆书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