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在时间中慢慢成为单纯的人
01
最近读了庆山的新作品《月童度河》,她的文字依旧那么熟悉,那是一种属于安妮宝贝特有的冷静与漠然。文字质地厚实沉着,力透纸背。
她的文章有一种力量,就是阅读的时候,要每个字都认真端详、反复咀嚼才能领悟其中的寓意,这给了我一些接近清净的思考。
书中安妮提及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写了些关于渔村生活的往事。我才知道原来她的故乡在宁波象山。说来好巧,罗同学的故乡就在象山石浦。
今年国庆,我刚和罗同学回了趟老家。那是个临海而居的渔村,空气中常年夹杂着鱼腥味,海风不分昼夜的吹拂岸上的人家,温柔而执着。
02
相比高中时代阅读的《素年锦时》,安妮的文字变了许多,以前写青春满纸的桀骜不驯,如今分享都是些柴米油盐的琐事。读来感觉朴实无华,却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魔力。
大概是青春受她影响太大,还是会间隔性地寻找关于她的消息。看到她的文字从年轻的种种激烈与反抗,到如今的修身养性归于平凡,我想生命的规律大致如此,熊熊燃烧只是瞬间,终究会只剩灰烬,融于凡尘之中,化为飘渺一物。
关于爱情,安妮写道,青春里的爱情多是过于轻浅,转身便翻脸无情。想想确实如此,学生时代的爱情,何尝不是易分易散,常常是转身便杳无音信。
那样的爱情,更像是冬天的火堆,燃烧激情取暖,热烈而肆意,可转眼化便燃尽所有只剩灰烬,便各自分散了。
幸好,我已不是青春之人,自知已没有多少情感可以挥霍。生活中不断筛减社交人群,只想好好珍惜生命中重要的人。至于其他可有可无之人,统统随缘吧。没有什么好遗憾,也没什么好挽留,只管安然前行,忠于本心便可。
03
安妮的文字里,多了些关于佛学禅理的内容。也许是人到一定年龄,会开始愿意相信佛学。大概是意识到生死无常之后,多些敬畏与虔诚,却苦于无处表达舒缓,便向佛祖托付心中思虑。
也许很多人对佛学存在误解,认为那是自我麻醉的迷信行为,又或是凡夫俗子贿赂神明满足欲望的方式。其实这些都是过于浅显的误会。佛学的深邃之处在于,它能让人内心的获得安宁。
佛门净地能净化心灵,它特有的灵性能带动人对人生的冥思与整顿,及时对生命中的繁枝杂叶做出裁剪。及时的删减,能让生命的情感保持纯度。比如青春里,总轻易喜欢上别人,也享受着被喜欢的虚荣。而现今,只觉得爱一个人便要用尽全力,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人。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命中所有的情感,都进入了这样的状态。那便是再也不愿为不值得的人和事,花费没有不必要的精力。这样的心态也许太过于功利,只是人生在世,我们确实都没有太多时间了。
04
相比两年前,现在的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生活也不如从前那般紧巴巴。之前经济上捉襟见肘的匮乏,会催促人不断反思,焦虑不断。而今安逸则滋生惰性,就如我现在这般,想要写点什么,是全然写不出来了。
如今面临的是一种机械化地拼凑文字、高度重复的生活状态。对未来的期许寄托在房子、工作这些安稳的生活条件上,除此之外再也其他。
原本以为将文字当做谋生的工具,不断磨炼技艺会有所增长。不曾想过度的消损,脑袋像块拧干了的旧抹布,思维日渐闭塞、感知能力钝重,写不出什么新东西。
那些曾经高谈阔论说要实现的梦想,在岁月的渡口上,不断沉沦、破碎、模糊,早已不值一提。
生活越来越趋于平静,翻不起来什么大的波浪。我似乎也不再为这种死气沉沉而挣扎纠结,竟开始有些心安理得地过着现在这样的日子。
末
心境阶段性的收拾与整理,如清水灌注之前,必须清洁容器,才能更好容纳一切的发生。只愿在时间中,心境慢慢豁达,坚守本心,安然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