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孩子,你学得到吗?

2017-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蔡蔡_0523

最近在看育儿读物,手头有本金武贵、南瓜夫人所著《一流的教养:这样教孩子,将来他会感谢你》,看得尤其认真。

这是一个出类拔萃儿子和一个成功母亲合著的育儿读物。金武贵为私募专家、日本人气No.1网络专栏作家。母亲成功地将4个孩子分别培养成私募专家、纽约州律师、在伦敦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加拿大的大学教师。金武贵与母亲南瓜夫人以自身成长历程及大量访谈资料为基础,归纳出培养“坚持到底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求知欲”“自信”跟“学习习惯”等超实用的7大方针和55条教育方针。

日本父母的育儿方法与中国父母的育儿方法不太一样,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传统父母是怎么育儿的。鉴于台湾政治人物马英九刚刚过了自己的67岁生日(1950年7月13日,台湾政治家马英九出生),下面就以马家为范例,讲讲马爸爸马妈妈当年是怎么教小马哥的。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要马英九也必须好好练。但是如何运笔、用墨、临帖,却是母亲秦厚修在指导。秦厚修每天“盯”着马英九写毛笔字,写完才能出去玩。马英九的字,学习的便是母亲最钟爱的柳体。秦厚修每天都要给马英九讲解一篇古文。一次,马英九和妹妹吵架,秦厚修也不责骂他,只吩咐道:“去把《左传》拿来。”马英九捧着书走过来,秦厚修又说:“翻到《郑伯克段于鄢》,大声读出来。”马英九照办了。等他读完,秦厚修才说:“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做兄弟的要一心一意;做母子的要相亲相爱。家庭如果不和睦,就会影响到国家大事。你明白了吗?”马英九听了,心服口服。

和母亲秦厚修比起来,父亲马鹤凌对于马英九的影响,更多是在“安身立命”上。 “马氏家训”之“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让马英九时刻念兹在心。马鹤凌教育子女“君子以财发身,不以身发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深深的影响了”马英九的一生。在追忆父亲的文章中,马英九这样写道:“在这样窳陋的环境中,他(父亲)对子女的期待却丝毫不打折扣,我们对他当然是又敬又畏。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我们就被要求背唐诗、读古文、练书法、做家事、早起早睡。有时由父亲督导,有时由母亲面授。另外他们并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购买伟人传记与世界名著的费用,让我们在艰困中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父亲的口头: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我们子女终身受用不尽”。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母亲的督导之下,“兄弟姊妹五人练习书法都在五年以上,不论求学或就业,从未在学业上吃过亏,就是拜父母家教严格所致”。

马鹤凌、秦厚修的育儿法,怕是要成为“绝响”了。从马英九的立身行事上,依稀可以看到传统读书人的模样。然而,时移世异,有多少个年轻父母还会教孩子读《左传》、习柳字?请想一想,你们邻居贴出“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或者是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此皆为传统社会的常用对联)之类对联的概率,即可窥见一二。

在我看来,中国年轻父母要学马爸爸马妈妈有点难,或许更容易接受南瓜夫人家的育儿方法。

比如《一流的教养》中有一章,就介绍了“培养接受批评、有建设性地讨论的能力”,其中写道:

“我先生很喜欢说话,只要有空就会找孩子聊天、问问题或者说教,不过在孩子面前即使弄错或有误解时,也绝对不会承认。而长子面对这样的顽固父亲,一点也不让步。其他孩子都想赶快结束跟父亲的对话,所以父亲说什么都对,但长子会想尽各种方法突破父亲的矛盾,明辨是非。

长子从小就无法忍受暧昧的说法或打模糊仗的论点,虽然经常跟不愿意承认明显过错的父亲起冲突,但现在想起来,那也是应该加以鼓励。长子的健谈,受到总是引诱他争论的父亲影响很大。父子俩像是打桌球一样你来我往的言语攻防,他敏锐的直觉就在这个过程中被磨练出来。我的先生不愿意输给小孩,认真地不断争辩,善辩的他偶尔也会被逼到窘境。

另外,在亲子之间的讨论当中,也应该要让孩子学习反驳跟人身攻击的不同。以坦然接受反驳的态度,让孩子学习如何进行有建设性的讨论礼仪。累积越多好的讨论经验,越是可以感受到源自不同观点、资讯与价值观的意见也会随之不同。

从小就积极地跟父母讨论,能培养孩子的讨论能力。在孩子想法尚未定型之前,应该让孩子自然学习‘辩论所需的思考方式与态度’。”

具体到我家,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已经不像孩子的外婆那一代人,总是以威权形象出现,连看个动画片也不忘随时见缝插针的说教——不要说小孩子不接受,我们30-40岁的也已经不太习惯这一套了。我家4岁的娃跟我的对话,很多就是从“爸爸不乖”这一句开始的。好在,我也每每像是打桌球一样“回击”女儿,认真地跟她争辩。当然,即使是争辩,也提醒她提醒自己要轻声细语、说说笑笑的了。

对于育儿,其实我没有什么经验心得可言,更多是血泪教训(否则女儿也不会老是把“爸爸不乖”这话放嘴边了)。不过我常常给自己打气,通过学习马鹤凌、南瓜夫人的育儿之道,不说自己一定能培养出类似马英九、金武贵这样的孩子,但相信我跟孩子的共处会越来越愉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