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禅修 禅修即生活

生活即禅修 禅修即生活:观咀嚼 强正念 见生灭(上篇)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182人  99e72d136c08

壹  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口

禅修方法中,观照生活禅的难度最大,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快速活动:快速说话、快速吃饭、快速做事,连坐地铁也是拿手机,匆匆地坐下,然后快速拿出手机浏览新闻或玩游戏或看视频或聊天。。。。。。

禅修者因为在生活中没有办法保持观照而倍感沮丧,甚至觉得禅修就是禅修,生活还是生活,生活和禅修割裂对抗。

修习生活禅很难,但是禅修者可以在每日就餐时,放慢节奏细嚼慢咽,重点强化对咀嚼的观照时;

禅修者觉知到“咀嚼时,上颚不动、下颚动”的细微状态时,可以说已经培养了定力,以此定力再去观照生活禅中其他的动作就会很容易,同时也可以观照到更加细微的感受,甚至见到生灭无常。

餐前准备

端坐于餐桌前,双眼微合,双手合十,此刻禅修者要觉知双手合十的过程:

首先,觉知双手慢慢地抬至胸前;

其次,觉知双手慢慢地合拢;觉知十指、掌根彼此接触时的触感;

再次,觉知手掌慢慢向上举起的轻盈感;

接着,觉知拇指贴着鼻尖的触感、食指贴着眉心的触感;

再接着,保持正念,做食的省思:

“我正念省思,我食用食物,既不是为了纵情玩乐,也不是为了身体肥壮,只是为了维系身体的生存,可以更好地禅修。。

依此实行,我将消除旧有的饥饿感受,亦不令新的饱胀感产生,不会因为饥饿而引生过失,从而使禅修进步。

感恩提供衣食住药的供养者,

感恩支持禅修的家人和朋友,

感恩禅修营提供服务的义工和法工。”

禅修者如果是在正念中做食的省思,即使经过一上午的禅修后饥肠辘辘,面对餐桌上色香味具足的食物,也不会被饥渴的感受或者说贪心所控制,而是平静地面对美食,如此也会饮食知量。

正式进餐

 1、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口

觉知想吃的心后,禅修者再慢慢地伸手拿叉子,也要保持觉知(缅甸仰光的禅修营,多数都是用叉子取菜,用勺子吃饭);

手与叉子接触时,金属冷硬的触感,要觉知;

在保持正念的前提下,虽然餐桌上都是丰盛的菜肴,但是低垂的视线只看自己面前的菜,同时,觉知叉子慢慢地伸向菜盘;

并觉知到,当叉子与硬度大的肉菜紧密接触时,手指和腕部用力戳进食物的感受;或者觉知到,叉子与柔软的菜接触时,手指和手腕肌肉放松的感受;

叉子上的菜越来越靠近嘴巴,想吃的心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要觉知;

这时候头部也不由自主地向前探出,要觉知;

头微微低下来,靠近叉子上的菜,要觉知;

菜终于开始进入嘴巴,此刻也需要觉知;

内心要如理作意“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口”,意思是:在咀嚼食物的时候,手不要去拿叉子取食物;另外,取完食物后,轻轻地将叉子放回餐垫,然后再咀嚼食物;咀嚼与取菜交替进行的举动,都要觉知;

放叉子时,手臂下落的沉重感,要觉知。

2、觉知“咀嚼”时,不知道“滋味”

在初始阶段,禅修者只能“浅显而表面”地觉知“咀嚼”,也就是仅仅知道自己在“咀嚼”饭菜而已;

修习一段时间后,禅修者会发现,咀嚼时上颚保持不动,是下颚的“上下运动”把食物切碎;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照后,觉知咀嚼时,会发现不只是“上颚不动、下颚运动”,连接上颚和下颚的肌肉——“咬肌”,也在动作;

食物柔软时,细致地观照,会发现“咬肌”只是轻轻地发力,觉知力不强时,甚至发现不了“咬肌”发力的感受;

如果食物很硬,可以很明显地觉知到“咬肌”发力很重,腮帮子都会鼓出;

加强正念,保持足够强度的觉知力时,会发现咀嚼时头部太阳穴位置的青筋,有鼓起的动作;

再加强正念,会发觉咀嚼时下颚、咬肌、太阳穴附近的青筋处于同步运动的状态。

在开始阶段,禅修者无法觉知到咀嚼时“上颚不动,下颚动”,可以放一面镜子在面前,一面咀嚼,一面对着镜子观察咀嚼时是否是“上颚不动,下颚动”;

或者一只手触摸上颚,一只手触摸下颚,来觉知咀嚼时是否是“上颚不动,下颚动”。

当禅修者观照“咀嚼”时,则忽略品尝饭菜的滋味,阻止贪心的生起。

3、觉知“滋味”时,不知道“咀嚼”

食物进入口腔时:

首先,嘴唇先感知到食物或粗糙或柔滑的外表;

接着,嘴唇感知到食物粗糙或者柔滑的同时,舌尖如同饥饿的蛇快速地射出蛇信一般,第一时间扑向食物,去识别苦辣酸甜,如果是喜欢的味道,则嘴部肌肉收缩,将食物完全吞进口中;如果是不喜欢的味道,就会吐出口中的食物;

再接着,滋味美妙的食物会刺激口腔分泌出唾液,包裹住食物,在舌头的协助下,牙齿咬碎食物,然后吞咽,食物经由食管滑入胃部;

最后,胃部感知食物的温热或冰凉,生起舒服或者难受的感受,对乐受或苦受也要觉知。

当禅修者觉知饭菜的滋味时,就无法觉知“咀嚼”。

禅修者如此细致地观照就餐的整个过程,即使就餐两个小时,也只是吃个半饱,但禅修者却没有饥饿感,因为禅修者从进餐中获得的禅修之乐替代了对美食的贪爱之心。

益处:

禅修者观照进餐时,觉知到舌尖一旦接触到美味的食物,会立刻产生口水,并生起喜欢的心;如果是不可口的滋味,比如品尝到辣味,就会生起不喜欢的心等等。

多次觉知后,禅修者会明白六根和六尘相遇时,喜欢或不喜欢的心念是自然出现的,根本不是“我”的指挥,也不是梵天的安排,因此,淡化了“人”、“我”、“众生”的概念。

当餐桌摆满丰盛的食物时,禅修者觉知到:先有想吃的心,再有拿叉子取菜的动作,也就是先有动机,再有动作,并不是有一个“我”或者梵天想吃,然后指挥我们动手拿叉子取菜。加强觉知,就会弱化“人”、“我”、“众生”的概念。

贰    咀嚼3年,只见白骨一具

2014年在洽密棉禅修,小参时告诉因德嘉西亚多:“咀嚼时,上颚不动,下颚动。”

因德嘉西亚多微笑着鼓励:“你能观照到咀嚼时,上颚不动,下颚动这样微细的变化,那么在禅修营内,对行住坐卧等生活禅的观照,你都不会失去正念。继续努力。”

2015年雨安居期间,也在洽密棉禅修,小参时告诉因德嘉西亚多:“咀嚼时,不知道滋味;品尝到滋味时,没有咀嚼。”

因德嘉西亚多微笑着鼓励:“ 你还需要加强外出托钵时的观照,面对禅修营外部复杂的所缘境的时候,你如果都能够保持正念,那么六根门你就会守护地很好,五盖不会再出现,以此修习观禅,观智很快就会生起。继续努力。”

2016年的11月9日,中午就餐时观照咀嚼:

先是,觉知上颚不动,下颚动;

然后,觉知咀嚼时,不知道滋味;觉知滋味时,没有咀嚼;

最后,色身彻底消失,

咀嚼时,只觉知到白森森的下颚骨架做着上下运动,触碰着白森森的上颚骨架;

取菜时,只有白森森的胳膊骨架和手指骨架握着叉子,伸向菜,刺穿菜,弯曲时,白森森的胳臂骨架和手指骨架,取回菜。

身边就餐的男众和女众,皆是一具具白森森的骨架,以各种姿势坐、行、站、取菜和吃饭。

持续观照白骨,取任何一处骨骼为观照的所缘,例如头盖骨,轻安、喜悦和乐受,瞬间生起,光明亦渐渐生起,如同LED的灯泡,持续点亮的时间越久,光亮越明显。

头盖骨作为所缘,在持续观照之下,也会越来越亮,最终白色的头盖骨,越来越白,越来越亮。

在白到极致,亮到极致的时候,头盖骨如同被高速激光粒子击中一般,在头盖骨被粉碎的瞬间,刺眼的亮光,幻化出无数密集明亮的光束,瞬间覆盖了整个世界,观照所缘的“我”,亦被包裹在光束中,和光束融为一体。

从光束中退出,稍微作意,“看到”我和众生覆盖于色身的皮肤脱落,色身的筋肉骨脓血一览无余。

再稍微作意,“看到”新建禅房的墙壁在坍塌;“看到”完整的新禅修坐垫在破损;“看到”院子的水泥地在陷落;“看到”金属的门把手在锈蚀。。。。。。

以前一切坚固的物品,或者使用很久才破损的物品,在一“看”之下,突然呈现消逝的状态和坏损的状态。

当下惊恐,是眼睛出问题,还是精神出问题?

随即观照惊恐,感受到因为没有安全感,导致惊恐心的生起;惊恐心消失后,快乐出现;

再次“看到”完整器物的坏灭时,惊恐心再次出现;观照后,惊恐心消逝,快乐生起。

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惊恐心生起,惊恐心灭去;快乐生起,快乐灭去。

逐渐地地厌倦了去观照这些物质、色身以及感受的生起灭去,再生起再灭去,再也不想体验这些。

哪里再有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我、你还有他/她,男欢女爱,功名利禄,我的禅房和你的车子,只有白森森骷髅一具,或筋肉脓血色身一具,或者金属垃圾,或者建筑垃圾,快乐的心,惊恐的心,皆在不停地坏灭,再也没有人,再也没有物,再也没有感受,被执着,被挂碍。

 

叁  观照咀嚼,不是闭门造车

马哈希西亚多的著名的弟子之一,沙达马然希西亚多在《婆舍那实修教学》一书,第20页和第21页写到:

“用餐时,咀嚼的动作是尤为显著的。我们的恩师马哈希尊者曾经说过,在咀嚼时,上颚、下颚之中,仅下颚在移动。这下颚的移动,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嚼’。”

“如果你对下颚逐渐移动的过程,观照、标记得好,并培养出定力,你将会发现对咀嚼动作的观照、标记会进行得特别地好。从咀嚼的动作开始,接着你将能够观照、标记进食中所有的动作。关于如何观照进餐时的一般活动,以上的说明,已相当完整了。”

上座部佛教的大德们早已经将实修的成果提纯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实践,所以观照咀嚼培养正念和定力,不是慈悲峪的创新,而是慈悲峪在踏踏实实践行大德们的智慧。

细致觉知咀嚼,也在修习食厌想,例如,食物进嘴后,以上排牙齿作杵,以下排牙齿作臼,以舌头搅拌,混合唾液等,色香味具足的食物变成了一堆碎屑或一团软烂之物,实在没有可爱之处,于是贪爱之心退转,贪爱是五盖之一,有贪爱必然没有智慧。

如果禅修者精进食厌想的禅法,能够获得近行定之定力,让五盖暂时止息,观照之下可以获得智慧。

备注:食厌想的修法详细见《清净道论》第十一 说定品(一)食厌想的修习

肆、为何用餐时间要在一小时以上

学生:为何在禅修营里,就餐时间必须是1个小时以上?

无垢菩提:3天禅修营结束之后,你们都要回到社会,为衣食住药等生存基础奋斗,为房子车子等优渥的生活奋斗,为实现个人价值奋斗,你们几乎没有完整的时间坐禅、行禅和站禅等禅修。

你们唯一可以利用的禅修时间是吃饭,但是为了上班不迟到,你们的早餐很匆忙;中午你们要和客户或者应酬,所以只剩下晚餐时间你们可以掌控,所以在禅修营里,在吃饭时保持细腻的观照,是最为适合在家众禅修方式,修习生活禅可以帮助你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增加定力,保持正念,提高效率,做出智慧的选择。

因此四念处禅修营,要求禅修者在就餐时细腻地观照所缘目标,具体方法:

第1天

早餐时,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口,即:

禅修者口里在“咀嚼”的时候,不要去夹菜,动口就不要动手;

动手也就不要动口,当各位去夹菜或者拿汤碗时,要将口中的食物咀嚼、吞咽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

 午餐时,要求禅修者觉知到食物或者汤水,清清楚楚通过口腔,再沿着喉管流到胃里之后,再做下一个动作。

 第2天

早餐时,要求禅修者在咀嚼时,不要品尝滋味;在品尝滋味时,不要咀嚼;

午餐时,要求禅修者体会到咀嚼时上颚不动,下颚动这样细腻的感受。

 第3天,

早餐  午餐时,

因为前两天禅修者每次密集和细腻地观照就餐都超过1个小时,所以在第3天就餐时,很安静且保持正念,禅修者手伸过去时,取菜时,会自动观照标记“伸手、伸手”;想去拿筷子或者叉子时也会如实观照标记“想拿”“想拿”;当各位的手触碰到筷子时,也会自动地观照并标记“触碰、触碰”;夹菜时手伸出去了,同样会自动地标记“伸手、伸手”;拿取到食物并将这些食物放入嘴里的这个慢慢向自己的方向移回来的过程,也会被标记“取食、取食”;咀嚼食物时,也会自动地被观照并标记“咀嚼、咀嚼”,吞咽时也会被如实地标记“吞咽”等等。

你们回去之后,按要求来说每次就餐时,应该细致地细腻地观照,但是如果是和家人或者集体用餐时,要顾及你周围的人的感受,还有就是我们要遵照时间表的作息节奏,所以在就餐时,身边有他人时,只需要对最明显的动作或所缘保持大概的观照即可。

每天就餐时间是我们一天饥渴难耐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的心最贪着的时候,此刻,我们如果将每一个动作做得干净彻底后,再做下一个动作,例如,咀嚼完毕后,再吞咽;吞咽完毕后,再取下一份食物;咀嚼时不品尝滋味,品尝滋味不咀嚼等等,那么,心就会从贪着吞咽食物中获得的涨饱感中抽离,不再低头狂吃海塞,甚至吃撑以致伤害身体,而在吃饭时也能够保持觉知,获取的食物足够以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即会停止进食。

习惯于吃饭时保持觉知,禅修者会养成任何时刻都对引起贪着的外缘保持警惕的习惯,最终当心习惯性地成为外缘的旁观者,那么禅修者就会获得冷静平和快乐地行走在于世间;以此定力和舒适的身心为基础,如果机缘具足,通过长时间的密集禅修,可能会获得解脱。

吃食物保持正念这点特别重要。没有正念的人爱美味的食物,他们喜欢上了这样的乐受,总是想着享受它。

味道差的食物同样也会导致人们贪求美味的食物。因而,对禅修者来说,当他吃东西时,他必须仔细地覺照手和嘴巴的每个动作和每一个味觉。通过如此的正念禅修,他觉知到所有的动作和感受的灭去。因而,他获得无常的内观体驗,这种体驗导向贪爱和与它相随的苦的止息。

伍、说话时保持正念和觉知

说话时保持正念和觉知是可能的,但是不容易保持这样的正念。因为此时,“我”很大,正念很弱,若不加强正念观照,容易造不善业。

当你正准备说话时,首先提起正念,清楚觉知此刻“我”想说话的心是平静的还是愤怒或是嫉妒的还是傲慢的;

然后以正念觉知嘴唇的动作是慢慢的还是快速的、觉知声调的变化是温柔的还是犀利的、你想表达的内容是善意还是恶意。

最后是想要告诫他人时,应先自我反省:“我是否在修习身体和语言上的清净?我是否已完美无缺、纤细无遗地修成了身体和语言上的清净呢?这些素质是否已在我身上显露出来呢?”若答案是否定的,他人必定会说:“去修习你自己的德行和语言吧!”

再者,想要告诫他人时,应先自我反省:“我是否已修成了友善之心,对同修者是否不存任何恶念?这些素质植根在我身上了吗?”若答案是否定的,他人必定会说:“去修习你自己的友善之心吧!”

关于如何说话的一点补充:

1、所说之话对自己是不是善的,即使对自己是善的还不要立即去做。

2、对自己是善的,还要看对对方是不是善的,对对方也是善的还不要立即去做。

3、还要考虑地点是否适宜,地点适宜还不要立即去做。

4、还要考虑时间是否合适,时间合适还不要立即去做。

5、还要考虑所说之事对方能不能理解,如果不能理解也毫无意义,说了也是无用之话。

6、所说的话对方能够理解,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你还不要立即说。

7、你做得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你不要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经验;即使你已经很有成就了,在别人没有请教你时,你还是不要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