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非理性的人》共读之后
新网师线下深度共读
成都 | 非理性的人 | 2021. 07. 15-07.18
四天时间,足足24个小时的沉浸,
我们在非理性的门口不断徘徊,
企图进入存在主义的大殿。
是否进入了?如何进入的?此刻不得而知。
若无岁月隔开时间,我们无法见证当下的意义。
我们多希望能继续读下去,
可时间不语,偏偏宣告着我们的有限性。
如日当空的年龄无法深刻体会终有一死,
仁智如夫子也到五十岁才知天命,
但站在每一个结束的路口,
我们都应回望并当反省:
我是否为了相聚这里的初心而竭尽全力。
我应当去总结,可我无法去总结。
郝老师的讲解与导读,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窥见真理的门,
所以我不敢总结,
我害怕我的总结,将精心揭示出来的奥义带偏。
解铃还需系铃人,
如果你仍有困惑,请再次深入书本,再次啃读。
我们的理解与我们的死亡一样,无可代替,
所以我不去总结,
惟让困惑的铃铛时刻为你敲响读书的警钟。
没有总结,仍有忠告:
请保持对词语的敬畏。
存在、存在者、自由,无家可归,
仅凭四天时间,
我们不可能特别清晰地把握住伟大哲学家穷其一生带给人类思想的馈赠。
如果我们将其日常化,那必然充满了遮蔽。
看,我也在随意地使用词语。
但是用错了,「遮蔽」怎么能「充满」呢?
应该是「带来遮蔽」吧。
「活出来」成为这几天的另一个高频词汇,
可是它究竟是什么含义?
当我们看到信徒准时进入教堂、寺庙,去做礼拜,做祷告,
他们的虔诚让人肃然。
但是他们对所信奉的教义一无所知,我们可以说他们「活出来」了吗?
或者,我们追问,他们「活出来」了什么?
我们在言说「活出来」的时候,是在提醒勿用思去代替存在,
我们尚未领会到这一点的话,将一切外在行动都言说为「活出来」,
那就会走向存在对思的遗忘。
另一方面,与热烈地拥抱这些词汇相对,
是当书本合上时,这些词语也暗淡下来,
我们语言体系再次复归原位。
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二者是合一的。
此刻的拥抱有多热烈,将来抛弃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所以,让这些词语进入大脑的后台运行,
既不像广告一样乱弹窗,
又不像沉寂的碎片一样,被整理成垃圾清理掉。
让我们不断思考着,领会着,
有一天这些词汇会自然涌现在我们的语言世界里,
成为存在的言说。
最后,推荐一首歌曲。
不知道我的感受是否正确,但在其中似乎听到了「存在」。
传来的声音。
谁的声音?
自己的声音。
存在的声音。
之前一直是庸常状态的自己突然听到了召唤。
远去的步伐。
谁的步伐?
真理匆匆走过。
眼神因何而哀伤?
它不明白你为何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去勇敢的孤独吧,
那才是造物的恩宠。
你的样子
罗大佑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
诉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
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
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命运的预言
早已写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心爱)的灯笼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