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答案找到了
12年前兄弟病逝,那个冬天的深夜,在医院,我们决定不叫两个孩子和老爹折腾了。所以,侄子和侄女缺席了与父亲最后告别及葬礼的过程。
当时侄女12岁正上初中,小侄子2岁,尚不懂事,78岁的老爹在家照顾孙子孙女。我们出于保护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他们在正常生活中,但孩子们的父亲永远离开了。
后来回过神,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不明智的决定,弊大于利,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不好。但怎么不好,说不出所以然来。
那年清明节带着孩子们去扫墓,其时侄子已经上小学了,他坐在兄弟的墓前默默无言,久久不愿离去。我很心疼,却无法走进他心里,不知道怎么样能安慰到他。
那年侄女上高中,我替她妈妈去开期末家长会。在侄女的课桌上,看到她思念父亲的一篇作文,那情景历历在目。不知道怎么温暖她,我悄悄把那篇文章收藏起来了。
让孩子们缺席了最后的告别,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们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很多时候不是,局限于我们的认知。
昨天读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 简.尼尔森的著作《正面管教》,终于找到答案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那个深夜 ,为了孩子们能正确接纳丧父这一重大生活事件,我会让他们有限参与最后的告别、遗体火化和下葬过程。
我们能使自己的孩子免于悲伤、焦虑么?不能!既然不能,就让他参与、经历、接纳吧。
简.尼尔森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通常是对你的孩子尽可能合理的诚实,让他们获得合乎那个年龄段能理解的有效信息,而不是回避,因为回避不了。比起他们从别的渠道获得信息,不如正面及时、合理告知。
我们的保护、回避,可能使孩子迂回,更长时间受伤,走不过去,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往者已去,来者可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不得不经历丧亲、父母离异、家庭财务破产等重大变故,请让孩子合理的参与吧,该经历的风雨让它合理的来吧,这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
让风雨来,慢慢等风雨去,不回避,合理的给予遮蔽,不让孩子背负超过他年龄段的包袱就好了。
感谢简.尼尔森,我知道错了,也知道为啥错了,心里也亮堂了,这件事也过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犯许多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父母也犯过很多错。那些错误,不少是以爱的名义,披着为孩子好的外衣。
所以,读书吧。唯有读好书,不断学习反思,才能升纬,才能更清醒的去活,活出更好的自我。
人生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