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过不好这一生?
这个问题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思考过。
第一次是高考,成绩出来落榜了,在心里第一怀疑读书的意义。
第二次是去年,眼瞅着自己读了几百本书,好像人生也没有多大改变。
第一个阶段的问题好解决,想清楚了自己怀疑的只是教科书的意义,怀疑的只是学了几年的三角函数暑假一个月就忘了有什么意义。
第二个阶段的问题也在今年慢慢解决了,通过主题阅读,发现如果读了很多书,人生却没有多大改变,我想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1.没有想清楚读书目的
千万不要说带着目的的读书太功利,太世俗,那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如果你本来就对读书不抱有任何目的,凭什么又想通过读书得到一个好人生呢?
今年的主题阅读中,发现几乎每本书都有在强调“主动阅读”的重要性。
同样一本书,一个人,断断续续三个月看完,问到书里的内容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一个人 ,可能三天就看完了,可问到书里的内容却如数家珍。这就是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的区别。
没有目标方向的航行,不论从哪边的风都是逆风,干什么事情都一样,读书也一样。
简单来说,读书目的无非三种,消遣、收集信息、获得知识。如果你单单抱着消遣的态度去看书,那跟看电视打游戏没啥区别。
所以,如果你读了很多的书,依然没有变化,不方认真思考一下,你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消遣娱乐?改变人生?你没有明确读书的目的,也就感受不到读书的必要性。感受不到读书的必要性,就等同于不了解这个社会的生存游戏规则,过不好这一生也没什么好郁闷的。
2.读的书根本不够多
读书和往缸里灌水是一个道理。我们往缸里灌水时 ,开始一两滴水是很不明显的,水到一半的时候,再倒一两滴还是看不出什么差异,但是试想,一滴一滴坚持灌到最后,会是怎样?
结果不言而喻,缸里的水满了。像《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书里一年读365+本书的郑会一对刚刚完成100天33本书计划,有些倦怠的洪镇洙说的那样:
过程和结果绝对是成正比的,读书读到什么样的程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过程是绝对不会背叛结果的。
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如果没有,那说明量还积累的不够。
或许你可以说读书不能单看量,试想,脑子里有个书柜的人和脑子有一座图书馆的人能一样吗?
成功人士皆为读书狂。新东方俞敏洪3个月看完36本书,平均一天一本半;脸书CEO扎克伯格保持每周两本书;日本顶级富翁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在病塌上两年读了3000本书。
记得央视主持人鞠萍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只有读了足够多的书,才有资格说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杨降先生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真正读书多的人,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有没有机会思考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
(俞敏洪去参加人大会之前,还在人民大会堂看书)3.读书时间不够长
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每个人所希望的人生各不相同,想去理想的彼岸需要有很多石块搭桥,搭桥又必须先从第一块石头搬起,不要范那种只有理想而不去做实事的愚蠢错误。再高的楼不也是一层一层建起来的吗?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要学会掌握要领,还要有一定成功的信心,想法当然要有,然而仅有想法也是搭不起来的,必须行动起来。一定要通过每天阅读培养读书习惯,为真正的读书学习打基础。不论是搭桥、盖楼,还是实现自己理想中的人生,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绝非一日之功。偶尔读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书很容易做到,坚持一周每天看一个小时呢?一个月每天看一个小时呢?一年每天看一个小时呢?你能坚持几周几月几年?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健身一个小时也练不成不肌肉,只是读了几个星期的书,同样也别妄想读书能让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书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当你把读书这个事放在一生这个时间的纬度上,读书就会在你人生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
一年52周,一周一本书,看起来不难,但是真正做到的人不多,而真正做到的人都看到了读书带给自己的改变。
如果你感到读了很多书,并没有觉得人生有改变,不访给自己做个“诊断”,多问问这三个问题。
001.你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消遣娱乐还是改变人生?
002.你读了多少书呢?有过百吗?有做过几次主题阅读?
003.你又坚持不断每天读书多久了?几个星期还是几年?
始终相信,只要读书目标明确,数量足够,待天时到了,很多东西都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