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伤逝》

2022-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晓寒嫣语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男女婚恋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写“五四”时代一代年轻知识分子涓生与子君由自由恋爱而私奔同居,后,同居一年后两人分道扬镳,子君死去,涓生独自带着伤远走的故事。

写在前边

很多网友对鲁迅的这部小说发表了很多看法,在此采摘几例大而观之。

甲网友说:涓生是渣男。他引诱了子君,然后又抛弃了她,他必须为子君的死负责。真正的爱情,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不会低头,即使要死,也要一起死;而涓生把自己毫无价值的生活,看得比爱情、比子君的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我憎恶他。

乙网友说:涓生的问题在于,他意识不到,对子君来说,在那个时代经历了和男人未婚同居的生活后只有死路一条,再没有别的生路。作为一个男性,涓生体会不到女性在那个时代由传统社会强加给女性的那种毫无出路的绝望。

丙网友说:子君也不是完全无辜。她在艰难的生活处境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养油鸡、养狗,跟邻居攀比,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更加糟糕。她本应该超脱一点,分清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守护好爱情,把生存放在第一位,也许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丁网友说:你们都错了,如果子君是明智的,一开始就不应该跟涓生同居,她不该在那个时代相信任何男人。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更一个男人私奔同居等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一个未知数,注定没有好下场;要么被抛弃一死了之,要么委曲求全忍耐着过日子,没有别的可能,因为她没有自己的生活。

对于这部小说,我想说,首先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夫妻,但凡曾走进婚姻、彼此相爱而且郑重承诺过的两个男女,他们的分合都是有原因的。原因常常是内在的,就是每个人的性格特质决定了最终的聚散离合。

就子君和涓生来说,在那个婚姻还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社会,子君能够脱离旧家庭跟涓生私奔,不要任何名分地跟一个男人涓生闪婚同居,最后搞到生离死别、一死一伤的结局,肯定不是涓生负心、子君虚荣这么简单。

必须承认,涓生和子君在最开始真诚相爱,互相怀抱着一个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而走到一起,他们经历了最开始的一见钟情、日久情浓、然后步入同居的甜蜜,这些都不是假的,两人起初的感情是非常浓烈的。

这种感情上的互相吸引,其实就是他们内在的人格特质在起作用,尤其是人格伤疤。

先说说人格伤疤的概念,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不断的精神营养,尤其是六岁前的婴幼儿时期,例如妈妈的关注、抚摸以及对自我意识的鼓励等等。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缺失了某个环节,会导致孩子的人格不能顺利发展,就卡在那个缺失上。

举个例子,如果有孩子小时缺乏妈妈的关注,那他一生都会寻找妈妈的目光,到了婚恋时期,他会找到和妈妈性格类似的女人谈恋爱然后娶来做老婆。找到了,会欣喜若狂,内心创伤被暂时抚平;再次失去,旧伤复发,叠加新伤,更加痛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