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家富路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90期“路”专题活动
我是高中毕业后第一次听说“穷家富路”这个词。
那年我终于上完了高中三年的学,一份入学通知书让家里人都陷入焦虑。本来家里人是打算让我读完高中就结束学习生涯的,一来是个姑娘,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二来家里一穷二白,生活能有保障就不错了,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支持我去读书;三是考的也确实不是什么好学校。
我记得我当时的学费是五千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想要凑出这个数字也只有去城里卖血了。当时的我可能也不够懂事,为了能继续上学,中考和高考志愿都故意填低的,就是为了不在家里干活。当时称在家干活为“回家打坷垃”,就是用铲子敲土块的意思。我为什么不喜欢下地干活呢,当然那时候的我也有自己的考虑。
我是个急脾气,但是偏偏又是个慢性子。从小到大跟着下地干活都是干得最慢的那个,经常被我姐她们抱怨,嫌我在后面偷懒。其实并不是偷懒,我看着她们干活又快又好内心也是羡慕不已,奈何自己怎么着急就是干不快。所以后来到了农忙季节我都不太愿意下地,每次有选择的时候我宁愿选在家做饭也不愿意下地干活。而且在家做饭还有两个好处,一是除了做饭时间还会有一些空余时间,可以看看书;二是在家做饭虽然也热,但是不用出去晒太阳,这对于我这样皮肤黑的人很友好。
所以对于我这样的人,虽然学习不够好,但是上学的欲望却很强烈。我当年可能也用了不少方法表达自己上学的意愿,所以后来父母就忙着帮我凑学费了。
借,亲戚也都是穷的,谁都不愿意借给我们这样的人家。就别说借给了,我外公还专门跑到我家把以前放在我家的钱拿了回去。左邻右舍就更不可能了,遇到这种情况都躲着走。最终父母还是去银行贷了有息贷款,才解决了我上学的学费问题。
家离学校很远,当时只有绿皮火车,正逢开学季,我们托同学的叔叔才买到了无座车票。出发前老妈在衣服的里面贴身的地方缝了兜,钱装进去又用针线缝住了口子。这些钱除了学费,还包含八百元的生活费,这八百元可不是一个月的,而是一个学期的。
临行前,父母又在家里凑了一些零钱,我说不用了,我妈说,路上要多带点钱,万一碰上什么事呢,没钱可不行。她说这就是所谓的“穷家富路”,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以后的几年,只要我出远门,家里都会多给点钱备用。当然我也知道家里不容易,路上除非必须不会去动口袋里的钱。但是这个理念灌输给了我,如果大宝要出去春游、秋游的时候也会给他书包里备点钱。只是他那大大咧咧的性格,给啥丢啥,钱都丢了好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