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语记,这一次我为你发声
利益相关:讯飞语记实习生
这里先放一段官方版介绍暖个场吧。
【讯飞语记】由科大讯飞出品,是一款语音变文字输入的云笔记APP,支持音频导入、录音速记、OCR识别、同声翻译、智能任务提醒、待办事项、多端同步等功能。是您写小说、写日记、采访、记事的必备神器!
hhhh...可能现在知道语记的很大部分来自之前抖音的霸屏。对,团队的运营小姐姐都没想到语记就这么给力的被cue了。
我承认,在之前一直在用某道笔记,为了准备面试,“肤浅”的了解了讯飞的各项产品,也包括讯飞语记。以至于我面试时,还向面试官吐槽了这个app……只因为我的“习惯理论”,习惯了过去的事物,习惯了用了多年的老产品,习惯了……而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在技术迭代与互联网浪潮中萌芽的科技创新型新鲜物。
好了说回正题。
有人问:实用性?问题有点大,但我还是想把用户故事慢慢的说给你们听。
|属于你的我的碎片时间收集罐
坦白讲,我成为它的用户源于我必须是它的用户,必须懂它。加入了语记团队之后,作为一个产品人,一定是要不断地体验,深入地了解,才能更好的参与迭代去让它变得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觉得用语音输入变文字记录真是一项奇妙的技术啊。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某个突然地灵感瞬间,快速启动,无间断的思路传递。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处在每天会“被输入”很多新信息的阶段,这样的边接收边输出保存真的是很奈思。
这一part的标题里我直接称它为收集罐,因为“罐”大都是透明的,配以标签贴在罐身,我们最易从这些透明罐里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所需的。所以语记以内容feed流形式完成每一条记录的存储,不管保存的语音、文字、图片,还是一键收录的一些外部资讯、深度的公众号文章,都可以在主界面最直接的查看。再用标签的方式进行分类,“嗖”地一下快速查找。
我曾经一度试图通过极力地克制来捡起那些碎片时间,而在和语记交手的这段日子,我并未觉得这些碎片的存在有何不妥,碎片时间就做些碎片任务好了。我可以阅读,读不完有地方帮我存起;我可以休息眼睛,偶尔让耳朵主动一下也挺好嘛。
|也梦想仗剑走天涯
在搜集处理一些用户反馈的时侯,经常会遇到大家在如何使用一些功能上很疑惑。
包括:app最新介绍中提到的录音在哪里导入啊?OCR图片从哪里输入?等等….
一些之前因单纯小巧的语音输入笔记而pick的朋友因此觉得语记在成长中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胖~ emmm…我也很难过,毕竟没有谁喜欢被别人说胖纸呐。
这里呢,我想引用一位前辈说过的话--“语音的特点决定了语音产业需要构建更好的生态。”
所以语记在过去几十个版本的优化迭代里,陆续支持了:OCR识别、外部的音频转写......同时考虑到语音的需求是可以遍布人类活动的每个角落的,所以在语记app的语音输入的模块里还同时支持多国语言的同声互译以及十几种方言,以满足更多群体对语音输入的需求。
|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孵化的各类产品似乎都在寻求普适的生存法则。讯飞语记作为效率类产品的一个后来者,足够沉稳,也足够执着。
语记通过AI技术不断优化语音识别准确率,同时在实现极致地语音记录上不断深耕。不仅是在文本笔记中随时可以语音速记,丰富了语音输入的场景。现在,语记更是实现了识别结果的动态修正,你在输入的每一秒引擎都为你学习前后句的联系,尽全力将文字的转出匹配到你“所思所想”,并通过语气等加注智能标点。包括不断优化的热词系统,精准匹配到联系人以及打造个人词库,让语音输入更自在。
在打磨产品这样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如同二十一岁的王小波觉得他会永远生猛下去,三岁的语记更愿意相信,语记的灵魂深处住着一个“大卫”,team的每一位米开朗基罗,一锤又一锤,将语记雕刻成高大完美的样子。
|和你一起饮过冰,零度天气看风景
入职的第一天,我的领导介绍这个团队告诉我:“我们是一个小型创业团队,我们处在AI NOTE的起点。”那时的我还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心里默默地品论这个放在我手机最深一页的APP。
现在,我与其来往数月,突然有了一些因参与其中而能为语记发声的自豪感,我也想同大家说,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产品遇见了用户,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奋斗与坚持。请给一个初创成果多一些机会与理解,但不要吝啬你们的苛刻,语记会因你们的见证和反馈越来越好。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说,我们不可否认习惯的重要性,但也希望在某一次的尝试后,你会感到突然地惊喜,然后,心花怒放。
于科大讯飞A1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