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女儿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老了才知道
葛大姨今年66岁,她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老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她跟爱人吴大叔只生育了女儿一个孩子。当时,不少人嘲笑吴大叔跟葛大姨两口子,说他们要绝后了。特别是葛大姨的妯娌,没少拿她的三个儿子来刺激葛大姨跟吴大叔。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年过去了。退休的葛大姨跟吴大叔被女儿女婿照顾的非常好,不仅有闲有钱,还有外孙子们围绕在身边,其乐融融。
反观妯娌老两口,三个儿子都不成器,老两口都60多岁的人,还要到处找活干养活儿子。
01.
葛大姨年轻的时候考上了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的中学当语文老师。
在她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学校门口的书摊老板吴大叔。
两人都属于文艺青年,格外投缘,一来二往之下,就成了男女朋友。谈了三年的恋爱后,顺理成章的结了婚。
结婚后,吴大叔将他的小书摊经营成了书店,还在葛大姨她们学校的门口。
每天早上,吴大叔就用自行车将葛大姨送到学校门口,等到放学了,他又去接葛大姨一起回家。
两人的小日子过得,非常甜蜜。
一年后,两人有了爱的结晶,是个粉雕玉琢的小闺女。
吴大叔跟葛大姨都非常高兴,可葛大姨的婆婆,吴大叔的亲妈不乐意了。
那个年代的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多少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
葛大姨的婆婆也如此,见葛大姨头胎生了个闺女,都没等她出月子,就开始催二胎了。
怕葛大姨生气,吴大叔将亲妈拉到屋外,说葛大姨是老师,有单位的人。要是她生二胎,工作是要丢的。
老太太不以为然,说即便没有工作,也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
吴大叔急了眼,跟老太太吵了一架,把老太太给气走了,才算消停下来。
好在吴大叔的弟弟两口子给力,三年抱三,全是儿子,二胎还是双胞胎儿子。这才转移了老太太的注意力,没再盯着葛大姨。
不过,葛大姨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仅老太太念叨,妯娌也时不时的秀一下优越感,好像她生了三个儿子,立了多大功似的。
02.
不仅如此,妯娌还算计上了葛大姨。
见好几年过去了,葛大姨跟吴大叔当真没有要二胎的打算,妯娌便跟婆婆说,她有三个儿子,可以过继一个给葛大姨。
婆婆一听,觉得可行,毕竟都是自家人。既然老二没有儿子,那把侄子过继过去当儿子养着,往后也好有个人养老送终。
可当婆婆跟妯娌将此事与葛大姨提起的时候,葛大姨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对于妯娌的为人,葛大姨是不敢恭维的。
妯娌心眼小又爱算计,若是自己真过继了她的儿子,那往后就别想有安生的日子过了。
别说是他们夫妻,只怕连女儿都别想有安生的日子过。
吴大叔也很拎得清,跟葛大姨统一战线,坚定的拒绝了婆婆的提议。
这可惹怒了妯娌,她不仅明里暗里的骂葛大姨,说她生不出儿子,是绝后。以后他们两口子老了,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好几回,妯娌直接都是当着葛大姨的面,骂她是绝户的。
葛大姨是个文化人,哪里跟妯娌骂的过,只能自己生闷气。奈何镇上的学校是没有宿舍的,葛大姨跟吴大叔还有公婆及小叔子一家,都是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头。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些不堪入耳的话,每天都能听个无数回。
为此,葛大姨没少掉眼泪。
那时候又没有分家,吴大叔两口子又不能搬出去。
但很快,机会就来了,自打葛大姨两口子拒绝过继妯娌的小儿子后,妯娌对记恨上了葛大姨两口子。她不仅明里暗里的骂他们,还撺掇着婆婆分家。
吴大叔家是地道的农民,家里头有两块宅基地跟十几亩田地。
妯娌说,吴大叔他没有儿子,田地分给他也是便宜了外人,所以田地就全给了小叔子一家。至于两块宅基地,两兄弟一人一块。
公婆多年攒下来的积蓄,也全给了妯娌跟小叔子,说小叔子跟妯娌有儿子,公婆日后跟着他们养老。
一趟家分下来,葛大姨跟吴大叔除了得到一块宅基地外,就只有一万块的债了。
公婆说,他们跟着小叔子养老了,既然不用吴大叔两口子养,那他们就把债还了吧。
当时还是九几年,一万块还算是个很大的数目。
但父母是长辈,吴大叔也没有办法,只能接下来。
03.
分了家的第二天,吴大叔跟葛大姨就被妯娌赶了出来。
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葛大姨求助了娘家,才在宅基地上建了三间瓦房。
当时葛大姨的女儿已经四岁了,分了家后,婆婆也不肯再帮葛大姨看孩子。于是葛大姨上班的时候,只能把孩子放到托儿所去。
下班了,再带着孩子一起回来。
因为背负了一万块钱的债,吴大叔跟葛大姨那段时间,过得非常艰苦。
他们不仅要绞尽脑汁去挣钱,还得省吃俭用,连肉都舍不得买。
有一天葛大姨带着女儿回到家,正好看见婆婆拎着一刀肉朝小叔子家里走去,当晚,他们做了香喷喷的红烧肉。
婆婆端着一碗饭正在喂妯娌的小儿子,葛大姨的女儿看到碗里的红烧肉,馋的直流口水。她连连喊了好几声奶奶,可是葛大姨的婆婆都没有搭理她。
小姑娘觉得委屈,问葛大姨,为什么奶奶不理她。
葛大姨忍着心酸告诉闺女,说奶奶年纪大了,可能没有听见。
才算是没有在女儿心里留下阴影。
最艰难的几年过去后,葛大姨的女儿上小学了。
葛大姨也经常工作成绩优越,拿了好几个大奖,被市里的一间中学给看中了,问她要不要调动到市里。
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葛大姨当然错过,连连点头。
办好手续后,葛大姨调去了市里的中学当语文老师。
吴大叔的也把他的书店关了,去到市里开。与此同时,葛大姨也将女儿转学去到了市里。
市里毕竟跟乡下不一样,环境跟条件都要好上许多,并且学校还给葛大姨分了宿舍。
吴大叔也在市里找到了商机,他又在葛大姨新任职的学校门口开了一家书店。不过他不仅仅是卖书,同时还卖录音机跟录音带。
还别说,他生意还挺好的。
一家人的日子,慢慢的好起来。
女儿也很争气,中考的时候,考上了市里的一中。
吴大叔跟葛大姨也挣到一些钱,不仅还了分家时分的一万元债,还在市里买了块地起了栋两层的小楼。
04.
市里跟乡下离得有些距离,所以吴大叔跟葛大姨很少回去,最多年三十晚上回去吃一顿饭,吃完就又回到市里。
前些年也还好,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妯娌又动起心思,她想她的大儿子去市里跟着葛大姨读书。说市里的条件好,教育资源也好。
妯娌的大儿子小葛大姨的女儿两岁,葛大姨的女儿上初二时,他正好要上初中。
她甚至还提出来,让葛大姨想想办法,把她的儿子弄到一中去。
葛大姨拒绝了,说她没有办法,她自己的女儿都是考进去的。
妯娌一听,不开心了,说葛大姨的女儿读书再好有什么,到时候还不是别人家的。
葛大姨懒得搭理她,只回了一句,她乐意。只要她女儿考得上,别说是读大学了,就是读研究生她都让她读。
妯娌更生气了,说吴大叔跟葛大姨他们是绝户,将来还不得靠她的儿子给他们两养老送终。现在他们帮帮她的儿子,也是帮他们自己。
葛大姨被她的一套言论给气笑了,直接饭都不吃,跟吴大叔带上女儿回了市里。
回来没多久,小叔子就打电话过来,说父母年纪大了,这些年都是他们夫妻在照顾。吴大叔跟葛大姨也是当儿子儿媳,也要尽尽孝心。
吴大叔问小叔子想如何,小叔子说要么两家轮流养老,要么吴大叔给钱。一个月给500块钱,他们夫妻照顾。
既然可以用钱来解决,吴大叔跟葛大姨选择了给钱。
不是他们不想照顾,而是他们都要上班,实在是没有时间。即便是接来他们家里,也是请人照顾,还不如给钱给自己的弟弟弟媳,让他们照顾。
说是每个月500块钱,其实压根不止。
小叔子跟妯娌隔三差五的,总以这样那样的由头,跟吴大叔喝葛大姨要钱。一会儿说老爷子生病了,要去看医生。
一会儿又说老太太腰骨痛,得要买药。
要不然就是,要给老人家买补品什么的。
好在那时候吴大叔跟葛大姨的日子已经好过很多,倒也不计较,他们要就给。一直到两个老人家去世,才是停止下来。
不过老人家去世后,吴大叔跟葛大姨就更少回乡下了,跟小叔子夫妻的联系,也紧紧是靠电话。
05.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吴大叔跟葛大姨的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女儿一如既往的争气,考上了名牌大学,读的是药理专业,还考了研。硕士毕业后,她没有留在外地,而是回到葛大姨跟吴大叔的身边。
她进了一家生物公司当研究员,工资有两万多一个月。
工作稳定后,女儿也谈了男朋友,是她的校友,在他们市里的三甲医院当医生。
小伙子比葛大姨的女儿大三届,大了她女儿六岁。不过,小伙子很厉害,已经是他们科里的副主任医师了。
两人谈了一年多,女儿怀孕了,将结婚提上日程。
准女婿的家里算是医学世家,他爸爸是医生,他妈妈是卫生局的干部,已经退休了。
亲家都是知识分子,为人处世甚是周到,两家很快就谈妥了结婚的事宜,热热闹闹的把婚礼给办了。
原本葛大姨夫妻提出,小两口的婚房首付,他们要出一半的。亲家那边给拒绝了,说婚房早就准备好了,他们的钱自己留着。
亲家还说,他们养大女儿不容易,往后就放心把女儿交到他们家来,他们会好好照顾好的。
不仅如此,亲家还在小两口婚房的小区买了一套房子,说吴大叔跟葛大姨老两口要是不介意,可以过来一起养老。
亲家两口子也在他们婚房的小区买了套房子,两套房子都在同一层。
吴大叔跟葛大姨哪里会介意,在亲家的热情邀请下,一起搬到了女儿跟女婿住的小区。
在小外孙出生后,葛大姨跟亲家母一起照顾女儿月子。等到女儿休完产假,葛大姨跟亲家母负担起带娃的重任。
亲家母负责买菜做饭,葛大姨则负责带孩子。
亲家母说葛大姨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心得,所以孩子交给她带大家都放心。
两家人一起为小两口的未来,发挥余热。
过年的时候,两家人都是一起过的。有的时候若是女婿能够调到假期,也会带着他们出去游玩。
那一年,天气很冷,刚好女婿在过年的时候能够调到假期,就提出带着一大家子去三亚过年。
正当葛大姨在三亚的海边,带着小外孙吹着海风,喝着椰子汁的时候,妯娌的电话打过来了。
妯娌问葛大姨,能不能帮他们两口子找一份工作。
葛大姨愣了一下,她今年都66岁了,小叔子年纪比她还要大两岁,都68吧。妯娌比她小2岁,也64了。
这么大的年纪了,居然还要出来找工作。
06.
原来这些年,小叔子跟妯娌可谓是被他们的三个儿子给害惨了。
早些年,小叔子跟妯娌溺爱孩子,所以几个孩子都不怎么爱读书。
他们的大儿子读完高中就不读了,出去混社会。也不知道他去哪里认识了一群社会青年,居然捞起偏门。
聚众赌博,从中抽水。先前的几年,确实让他挣了不少钱,但是聚赌是犯法的。后来他们被人举报了,小叔子的大儿子因为是主犯,且金额巨大,被抓了进去。
听说,被判了十几年。
二儿子也不是个省心的,不读书后就天天在外边疯玩,跟一帮狐朋狗友喝酒玩乐。一天他喝多了酒还开着摩托车飙车,结果连人带车翻到山沟里。
腿被压的血肉模糊,因为是晚上,一直没有人发现。
等到第二天被人救起来的时候,腿已经坏死了,只能截肢。
没有双腿的二儿子受不了打击,自杀了。
三儿子虽然没有老大跟老二那么混,却也不是个好的。一直在家里躺着,不肯出去找工作,30好几的人了,还靠父母养着。
眼看着别人家的儿子都成家立业,儿女成群了,小叔子跟妯娌的小儿子,还在家里啃老。
别说养老婆孩子了,他连自己都养不活。
知道他们家情况,大家都避得远远的,更别说帮他们家小儿子说亲。
这是缺了多大的徳,才把别人家的闺女往火坑里推。
为了养活小儿子,这不,小叔子跟妯娌60多岁了,还想着出来外边打工。
跟妯娌寒暄两句过后,葛大姨不禁感慨。
当年她只有一个女儿,妯娌明里暗里的骂他们是绝户。
如今呢,她享了女儿的福,晚年生活幸福自在,还有儿孙绕膝共享天伦。
再看看妯娌跟小叔子,他们倒是生了三个儿子,风光无限的。结果晚年,却还沦落到要出去打工养儿子。
所以说,什么绝户不绝户的,压根不是由生儿子来决定的。
只要儿女孝顺有出息,家风能够延续下去,便是只有女儿也不是绝户。
结语
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陋习。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总觉得只有儿子才能继承香火。
但是如今,时代不一样的。在封建时代,因为封建思想的束缚,女性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只能依靠在男人身上。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所以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一样可以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担。
关键是,你有没有把你的孩子教育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死了之后,按照我们传统的惯例,都是儿子给我们扫墓上香的。要是没有儿子,墓都没人扫,香都没人上。
我想说的是,活着的时候都过不好,还会去考虑死后的事情吗?
人死入灯灭,死了之后就是一坯黄土,便是儿子来给你扫墓上香,你还能从墓里头爬起来吗。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把活着的日子过好了,才是正经的。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别忘了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