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说大学生世界

警惕隐藏在生活中的「时间拿铁因子」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11人  土豆的学习成长日记
2018年11月摄于墨尔本星巴克

熟悉理财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拿铁因子」这个概念,指的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习惯性支出,比如每天买一杯星巴克咖啡、跨行提款的手续费、为了能免运费多凑的几双袜子。

这个概念最初由金融顾问大卫.巴赫提出,因为他发现一对老夫妇,每天早上都有喝一杯拿铁咖啡的习惯。看似是很小的花费,30年累积下来,花在拿铁咖啡上的钱竟然达到了70万。

「拿铁因子」这个概念也可以迁移到时间管理上,我把它叫做「时间拿铁因子」。

用手机联系完客户之后顺便玩几分钟小游戏、去茶水间倒水时跟同事顺便聊聊八卦、搜索资料之前先刷刷新闻... 这些都属于「时间拿铁因子」:

虽然看上去只花了10分钟,也不算是在浪费时间。但每天一个10分钟地积累下来,一年就是3650分钟,足足占去了2天半的时间。

这是一件值得引起警惕的事情:我们总是抱怨生活、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事实上,除了某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我们自己也是导致「没时间」的原因之一。

更何况,我相信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每天花在「时间拿铁因子」上的时间,绝对不止10分钟。

假设每天有30分钟都花在「时间拿铁因子」上,一年下来就是7天半的时间。根据「20小时学习法则」,你都已经可以在这7天半的时间里掌握两个新技能了。(参考文章:《20小时学习法则》|忘掉1万小时定律吧,20小时就够了

那么,如何减少生活中的「时间拿铁因子」呢?

方法跟减少「拿铁因子」差不多,也可以分为「记录 -- 识别 -- 消除」这三个步骤。

1. 记录:

所有理财方法的第一步,都是要「记账」。因为想要有所改进,就必须要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有些人觉得记几笔张就已经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了,现在竟然还要每天回忆自己24小时里都干了些什么,那不是更麻烦?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记录时间的App,把时间记录变得简单高效。

我个人用的App是「时间块」,以半小时为一个区间,记录自己在每个区间里做的事情,并且可以自动统计时间使用情况。为了防止自己想不起来之前做了些什么,我一般会在早饭、午饭、晚饭、睡觉前这4个截点记录一次。

2. 识别:

连续记录1-2个月之后,就可以根据记录统计出自己日常使用时间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了。

为什么不是1-2个星期就开始统计呢?因为如果周期太短的话,是无法反应出真实的时间使用情况的:

你可能刚好在这1-2个星期里有突发项目导致加班、或者是在外旅游,作息习惯肯定会被这种非常规的生活状态打乱。

我根据自己最近2个月的时间记录,识别出的一个最大的「时间拿铁因子」,就是自己喜欢边日更、边关注微信上的信息:有时候看到群里聊得火热,自己就忍不住也加入几句;或者看到喜欢的微信公众号弹出更新提示,就忍不住点开一睹为快。

有时候我从晚上10点开始日更,一直到12点多才更新完,其中至少有半小时的时间是花在了微信信息上。

3. 消除:

知道自己有哪些「时间拿铁因子」之后,就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办法去消除了。

比如我发现自己会一边日更、一边看微信,主要是因为在用电脑写作的时候,习惯开着电脑版微信,有新消息的时候会弹出提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再加上在大部分我喜欢的公众号,都是在我开始写作的时间段里更新,所以经常会看完这个号的更新、又忍不住点开下一个。

基于此,我消除这个「时间拿铁因子」的方法就是:

1. 调整自己日更的时间段,避开公众号更新的高峰时间段。这样即使自己想刷公众号,也没有内容可以看。

2. 在日更的时候关闭电脑版微信,同时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

今天的这篇日更,就用了以上两种方法。在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今天的这篇日更一口气写到了1500多字,而平常的日更只能写1000字左右。

字数当然不能代表写作质量,但仅仅识别出「时间拿铁因子」之后做了针对性的调整,就可以产生显著的变化。

PS。题图为今年澳洲星巴克的圣诞杯设计,跟以往的大红(大绿)相比,风格非常小清新,有点出乎意料。


相关文章:
如何使用碎片时间,决定了你怎样过一生

前一篇:
不要任由自己沦为「琐碎的忙碌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