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明天早晨驿使就要出发了,思妇连夜赶制冬衣,伸手拿针都觉得冷,更何况握那冰凉的剪刀,裁好缝完冬衣后,寄给在外的丈夫,思忖着要多久才能到边关临洮。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现在感觉看组诗挺有意思的。
春歌写的是采桑女罗敷,采桑时素手攀在绿色的桑叶上,嫩红的脸颊在阳光下更显明丽,采完桑后自己说蚕饿该走了,让那些达官贵人莫要流连围观她的美色。
夏歌写的是荷花百里,西施乘舟采荷,为一睹西施芳容的人挤满了若耶溪,所以西施采荷回去不到一个月,便被越王招进宫中。
秋歌是群像,长安秋风一起,家家户户便开始为在外服征役的家人做冬衣,祈愿着何时能平定胡虏,丈夫不再远征。
冬歌像是个新妇,明天驿使就要走了,自己还在赶冬衣,“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除了写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思妇的美娇。
我妈年轻时,是女红一把好手,专门给人做嫁妆的,扎花门帘有一道工序就是要用剪刀把花型给剪出来,所以小时候我家有好多把王麻子剪刀,铁的,又大又重,还没有塑料包裹,冬天家里没有暖气,只有煤炉火,因为当时没学诗,也没关注过剪刀冷不冷,光记得老妈经常熬夜做这些了。
《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好吧,子夜吴歌的重点是子夜居然是个姑娘的名字。
春夏歌中貌美的姑娘采桑采莲引得路人围观,读完诗,感觉这种美不是被人欣赏,而是带着一种轻佻,透过美貌,仿佛看到了美人心酸,罗敷运气好点,采桑回家还能说一句“五马莫留连”,而西施却只能在强权下“归去越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