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近半个世纪里何以能够拥立四位儿皇帝?
慈禧从25岁守寡并成为太后,到73岁薨逝,中间的48年里,她一直是大清实际上的统治者。
慈禧从第一次垂帘听政尝到甜头后,对权利的渴望便一发不可收拾,从自己儿子同治、再到胞妹的儿子光绪、再到溥儁、再到薨逝前两天拥立的溥仪,慈禧在近半个世纪里,竟然拥立了四位儿皇帝,最小者不过三岁,最大者不过是一位14岁的懵懂少年。
第一位、自己的儿子同治
辛酉政变之后,慈禧把六岁的儿子同治扶上了皇位,慈禧开始第一次垂帘听政,而六岁儿子登基皇位,是由先帝咸丰安排的。
此时的慈禧不过二十五岁,还处于一个学习阶段。不幸的是同治亲政才一年多便生暗病死去。
第二位、光绪(醇亲王奕譞之子、时年只有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
在一年的亲政中尝到权利甜头的慈禧,在经历了短暂的丧子之痛后,重振精神,更是将手中的权利攥的更紧了,这次慈禧仍然选了一个孩子登上皇位。那是她皇叔醇亲王奕譞、也是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年仅四岁的光绪。
在光绪的成长过程中,热衷权利的慈禧已渐趋游刃有余于各个亲王与大臣之间!
光绪十三年(1887年),慈禧才给载湉举行了亲政典礼,典礼之后,光绪亲政不过是给世人做做样子,慈禧又玩弄伎俩训政了两年,才允许载湉亲政。为了继续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儿为皇后,(即隆裕皇后)使光绪帝在亲政与大婚后仍然形同傀儡。
光绪成年亲政之时,正是晚清大变革、世界现代化潮流激荡之际。光绪变革拂逆了慈禧的权力理念,1898年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慈禧重新掌权。
第三位、时年14岁的少年溥儁(jun)
发生在1899年的己亥建储,慈禧第三次选的是皇族亲贵端王载漪的十四岁儿子溥儁。
光绪被囚禁瀛台后,慈禧一方面对外宣称光绪重病,一方面与心腹荣禄商议废光绪,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14岁的溥儁为皇帝。1899年3月18日,爱新觉罗.溥儁受诏书入宫,被封为大阿哥。
她让溥儁于4月即位,改元保庆,废黜光绪皇帝,并且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在外国军事入侵、国内舆论双重逼迫下,慈禧在西逃后不得已恢复了原状。
八国联军之役后,慈禧太后以“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之名废除溥儁大阿哥之位,命其仍归宗载漪;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父子流放。
第四位、三岁的溥仪
临死之时的慈禧,又一次选择了一个孩子作为皇帝,那是年仅三岁的溥仪。
在晚清中国即将进入现代化国家的前夜,慈禧却不顾民族危亡、国家领土的完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利的渴望,把懵懂孩子推上皇位。
如果深究起来,相较于秦宣太后芈月、刘邦的妻子吕雉吕太后,慈禧无疑是将垂帘听政发挥到极致的一位!
慈禧在长达近50年时间里中扶持三位孩童、一位少年成为她所能掌控的傀儡皇帝,藉此将垂帘听政贯穿于她的一生。
吕雉拥立两位儿皇帝,是基于吕氏家族利益考虑,而反观慈禧的所为,则完全是对皇权的热衷与权谋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