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话题054消零派

为什么许多人都在朋友圈消失了(看完句句扎心)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散落人群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潜水了?一年半载,甚至几年也不见发朋友圈。”

一个高赞的回答;“因为你的痛他人不懂,发出来只会被人嘲笑,成为饭后的话柄。”

相处两年的同事,平时很爱说话,打打闹闹,不是一个腼腆的人。

但他特不爱发朋友圈,可以说几乎不发,他的唯一一条朋友圈时间定格在6年前。

作家葛婉仪曾说:

“你所有的痛苦与困顿,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你的生死,不关任何人的事,你的伤口在流血,别人却在为晚上吃什么发愁,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所有的开导都是纸上谈兵,所有的安慰都是隔靴搔痒,所有的陪伴都是徒劳无用。”

是的,你的“喜”发在朋友圈引人嫉妒;

你的“哀”发在朋友圈对人不痛不痒。

反而把“痛”用文字在述说一遍,会令自己更痛。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知他人痛,莫劝他人善。”

刀割的疼痛还可以忍受,可内心的伤,却无法愈合。

倾诉、抱怨并不能缓解情绪,因为人的悲喜,并不能共情。

生活是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的,与其把脆弱展示给别人看,不如把自己包裹起来,做一个坚强的高级动物。

有人生来就住在高楼大厦,拥有好的物质、唾手可得的权利。

而有的人生来就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吃尽苦头,费尽劳力。

所以生而两种人,自然相隔万里,怎能感同身受?

鲁迅在《而已集》有过这样一句话: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同样,你的伤发在朋友圈,那些人不会真正安慰你,反而在背后说你闲话,甚至想远离你。

没有人会喜欢负能量的人,都只会向充满正能量的人靠近。

总之,自己所受的坎坷与委屈,还得自己一个人默默消化。

如果真想找一个人缓解,那肯定不是借助朋友圈。

而是拿起电话,打给你最信任,最好的朋友。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作为一个成年人,独自承受痛苦,自我缓解情绪,不仅是成熟的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

余生,请活得豁达一点,做一个与自己和谐相处的好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