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锁死在原书中的轨道上
读一本书,如果仅仅是将其中的观点记住,或者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只是在做知识搬运工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跳出书的框架来读书。
这种情况下,你的视野就会被局限在作者的视野中,无法得到扩展。
读书真正的价值,是思考观点背后的思维模式和逻辑体系,观点从何而来,如何推理和佐证,同样的思维方式是否适用于其它问题,在实际中应用的时候有哪些注意点,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作者的思维模式相比有何不同,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只有不锁死在原书中的轨道上,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发展你的洞察力、理解力、整合力,从书中探索出更广阔的天地。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为了辨别内容框架、识别主要问题、厘清作者观点,我通常会在读完之后,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1. 看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这本书的作者试图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3. 深入学习这本书需要哪些信息做基础?
4. 这本书最基本的观点、假设或者原理是什么?
5. 阅读这本书将会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何种影响?
这五个问题都是基于书本身进行的延伸思考,思考出来的成果自然也是对书中内容的总结、萃取、深入探索和对比分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书中观念的影响。
比如说,当我阅读《人类简史》这本书的时候,通过询问这五个问题,最后得到的答案如下:
1、看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搜集有关过去的信息,弄清过去发生的事实,对于它的动态性变化有深刻的洞察,从而帮助我们当下和未来做决策。
2、这本书的作者试图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用一种物种研究的视角来纵览世界历史,勾勒人类进步发展的本质,以便前瞻预测人类未来的走向。
3、深入学习这本书需要哪些信息做基础?
——生物学、物理学、历史学、金融学
4、这本书最基本的观点、假设或者原理是什么?
——人类不仅仅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还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这种虚构现实,尤其是人类“一起”想象,编织出共同虚构故事的能力,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人类得以发展和前进。
5、阅读这本书将会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何种影响?
——一个又一个虚构的故事之所以有力量,不在于它们客观存在,而在于它们能让人们信以为真,并为之付出行动,建立实实在在的合作。
当然,不同的人阅读这本书,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答案中,都会透露出他的知识背景、经验阅历、世界观和价值观。
不过,我们还可以跳出原书的枷锁,跳出作者的思路,再向外拓展询问另外五个问题:
1、把这本书中的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会有怎样的成果?
2、如果你来写这本书,你会怎么写?你需要哪些信息和数据,才能完成这本书的写作?
3、你觉得这本书中,可以补充些什么内容,删减些什么内容?
4、如果你要测试他人有没有看懂这本书,你会出一些什么样的题目?
5、你觉得这本书中的内容还可以跟你看过的其他哪些书联系起来?
这些问题一问出来,是不是探询到的答案又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了?
通过这样的跨界拓展,我们就能把书中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来提取和应用,从而让一个知识点在多个不同的场景下,创造出更多不同的价值。
你头脑中能够建立起来的跨界联系越多,你就越容易把头脑中的各种类型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便于记忆的组块和模型,你的大脑运作效率也会因此而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