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是彩色的每天写1000字文艺星空

我的这层皮囊—致蔡崇达的《皮囊》

2017-09-20  本文已影响605人  奈斯藏
我的这层皮囊—致蔡崇达的《皮囊》

1、

昨儿一夜我看完了一本叫《皮囊》的书。

我是在一次无意陪表妹在地下商场逛街时发现的这本书,当时它在一个论斤买的特价书店里,生赫赫赤条条地排放在书店进门收银台左上方的第六排第一列。

其实我是想说是“皮囊”这个名字彻底吸引了我,我当时把它从书架上拿在手上揣摩了好一阵,可一看到作者名字我并不认识时,然后我就索性将《皮囊》放回了书架上。

后来回到家一个星期了,我的内心却一直反复被“皮囊”这两个字烧灼着。我一直有一种疑问,这皮囊该得是什么样的内容?会不会是我喜好的那一类?或是有引发一些人性思考的吗?

后来在度娘里一番检索作者,咦,蔡崇达这又是哪路大神?我怎么都没听说过。原来《皮囊》是一个叫做蔡崇达的媒体人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而且诸多评论看起来还挺不错;当时我又诧异了,媒体人除了写实报道还能有别的什么神奇之处吗?这就有意思了。

我还是没去买这本书,只是“皮囊”这两字还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不停地撞击分裂着我。

我突然不记得在哪读过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甚至还把这句话发过朋友圈,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喜欢过的某句话记不住了发朋友圈里可以帮助自己记忆,另外好的句式、对话、段落、文字、作品有引发他人共鸣的地方总也算是一种精神道义分享吧。

于是我觉得我还是得把自己的这种好奇心给了结了,不然实在日日夜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费神伤情,这比思念一个恋人的滋味要痛苦的多,当然,这可算一种读书走火入魔了居然还能长个有意思的大肿瘤。

2、

但是我还是没去买这本书,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下载了一个APP读书软件,然后在那上边有大量的电子书可供参阅。于是《皮囊》首当其冲成为我在这里阅读的第一本电子书。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读书只读纸质的,因为我顶喜欢翻开书籍纸张跳动的那一道闪光夹风扑面的感觉,这种感受就像小时候终于新学期开学了领了新书本打开的第一个瞬间,有一种书本立马开花结果的奇特现象,那是一种对长大未知的某种渴望,是对未来未知的定性渴求。

这种感受延绵到现在,我还是一直如此享受并追寻着它。姑且,可以把这种奇特所在称之为梦再加个想字,梦着想着,想着梦着,理所应当的梦想着,真是反判的论说。

如此,在电子书《皮囊》的全新阅读体验完后,我最终才去买了《皮囊》的纸质版,这种感觉真是奇怪,我是在读了它后承认了它,我才把它据为已有的,有人说用过的东西就只想着丢掉,而我却是读过它后一心只想着珍惜,这种感觉真是超然还有点悬乎了。

我开始计划着我得把它放在新房阅读区的那一长排书架上;我似乎还有了别的情愫与渴望在里头,我渴望着以后我的孩子在一路成长的过程里可以时刻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乐趣,可以真正参与到“阅读”这件美好的事情中来。

故然我得把好的作品、有意思的、能引发人性思考的都一一收藏,我得把工具书、励志版、经济学类、理财类、中外纯文学、国学类都一一整理写上小标签区分开来,我得把它们当成我的孩子也把它们当成我的玩伴与友人一样好生善待。

就好比我的那几些实物币种、毛主席纪念章、孙中山时期发行的人民币等藏品一样,它们本是权属投资一类的私藏,我爱死了它们,所以一旦偶被朋友发现了我的私藏品并提出高价请求我转让时,我总是一个“不”字傲然地生硬回绝。

我不可能也不会把自己真正喜欢的“收藏”----书籍或藏品,用“金钱”这样的交易置价贬出,我得在这种物像具面的大世道里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一丝丝风骨。对的,即使这种风骨一开始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但我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它会肥沃滋长着满地的庄稼,而庄稼会越长越好,庄嫁可以让人类存活下去;可以再往里引申,庄嫁就是个大概念,是肉体果脯饱食与精神道场温润合谋的一场“一蹴而就。”

在蔡崇达的《皮囊》里我对比观照了自己的这层皮囊,我承认自己又收获了某种剥开自己这层皮囊的法码,这是可观的应证之说。

我一直在思索一本书的深度能引发思考意义考究的另外一面会是什么?在这个我初识的80后作家里我全部看到了。

即使有一些地方他写得有些许仓促生涩但总是把握到点度化蕴润得刚刚好,这种力度像是在拉伸与抽离的一个角色互换,这是作品真实的诚挚驱使,这是一位作者自己伤心写作的过程,在这里边作者自我艰难挖掘与动刀剖尸,就跟他做媒体出生本身写实写自己的那部分刻在骨头里的真实生活那般,只是用“叙述”这么简单的一把刀的方式解剖自我从而演变成一篇篇文章,同时在记实的写散中却又形而不散,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小故事都是息息相关、脉络相承、彼此融通反观着引发读者一段段的顿然感悟与思考。

我想不是80后的青春才这个样子,70后、90后、00后的青春都是“只有一个青春的模样”。只是很多时候在经历里边:好的与坏的、暗的与光的,自我逻列剖析开来时我们是否能一举有所真诚的面对过最真实的自己?

写阿太,阿太的那句:“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就好像在催醒着我们反观皮囊本身去到另一个高处。写皮囊、母亲的的房子、父亲的残疾、我的神明朋友、阿小和阿小、厚朴、回家、我想看见每一个人等诸多个小篇章我都感受真切中,这些是作者自己的回忆与真实。我感受更真切的是作者的经历里更多的是他自我一路走来的自控与律己,因此他最终能有所得获。

一个人在万念俱灰的形态之下可以做到如此那得内在煎熬中如何行进?全靠内在笃实的某种毅力与信念支撑,不喝酒不吸烟不装疯卖傻不让自己把他人当成借口就此沉沦社会漩涡,这些本身就是现在很多人都有所缺乏的一种心性。

如果你还在焦躁不安、如果你还看不见最真实的自己、如果你还整天沦陷在某种自我困顿的执念里、如果你还只想着与他人相处只是一场游戏赌局不用加诸自己的道德与责任法码,我想,你一定有需要看看蔡崇达的《皮囊》,他与它都可以让你看到自己这层皮囊的真坚与否,它们会从里到外的将你照亮。

我喜欢序文里的那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而我的这层皮囊也就只剩下这仅仅的一层皮了,有一日它会朽毁,只是现在的我只想珍惜这分分与秒秒,我得将我的这层皮囊打磨得更经久耐潮耐寒还耐抗。

嘘。。。

我听到了我的这层皮囊的轻声呼喊,我的这层皮囊里藏着的那颗心呦突突突地跳动着跃跃喷薄而张。

你,听到了你的吗?

后记:

我看完《皮囊》后就兴高采烈地决定一定要推荐给我的一位朋友,我得让他知道如今80后也有好东西咧。

然后我特意好心地发了消息给他。他回复我,他晕,因为他看了两遍《皮囊》,话说能让他看两遍的书绝对是不得了啦,他可是很会读书的人了。

我责怪他仗义呀能看两遍的书居然都不推荐给我,我还说我再也不要理他了。

瞧我多娇情,我其实就是过一下嘴瘾,我还是理他了。因为失去一位会读书能时常推荐好作品的文友那可是相当的不划算咧。呵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