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8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引论·文化定义
一切文化最终都会沉淀为人格,对人类各民族而言,更重要的是集体人格——荣格
001 喜马拉雅的博士课程
怅然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的博士生专业,特别难考招人少,于是把这门博士课程放在喜马拉雅上向全社会公开讲授,没想到一年时间收听人次达到六千万,可算得上是世间奇迹。
002 总目纲要
第一单元:引论·文化定义
——我为文化下的最短定义
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
——铺展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壮阔史诗
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寻求中国文化的精神主干
第四单元:反思·利弊所在
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成为人类各大古文化中唯一的长寿者?如此悠久的文化,还有哪些重大弊病?
第五单元:储心·必要记忆
——分“文学记忆”和“哲学、宗教记忆”两个板块,其中每项记忆,又分“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两个层次;还提供了重要记忆篇目的今译。
003 “世界读书日”的来源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是由西班牙政府向联合国提议的,他们提出的是这样一个名字:塞万提斯——著名小说《堂吉柯德》的作者,4月23日,正是他去世的日子,去世的年份,是1616年。这个全世界都在纪念的巨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却非常狼狈,与他终身相伴的是残废、绑架、海盗、诬陷和监狱,他实在太苦了,苦得难以想象。直到很久以后,他的家乡,以及他的祖国,才以极其隆重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歉意。西班牙,这个曾经非常傲慢的海上霸权国家,终于明白让自己足以称雄世界的,是文化,只能是文化。
巧的是,这一天也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去世的日子,他的生辰也是同一天。
004 一幅油画和两个老人
第一个投资中国的西方企业家哈默,来中国接受邓小平接见的时候,赠送给邓小平的见面礼,就是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电视报道中所出现的镜头是,两个古稀老人,不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都隔着千山万水,却让中间的一幅油画连在一起了。哈默是想通过这幅油画告诉邓小平,他来投资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的美丽。这也见证了一个重要原理:文化,是跨越障碍的桥梁。在本质上,文化无界。
005 文化的最短定义
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全世界对于文化的定义有两百多个,中国的《辞海》的定义也很长,有两百多个汉字,下面是我为文化制定的定义——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因此,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不是一大堆书,而是一大批人,也就是说,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讲述中国文化这个大题目,必须有宏观目光,之后会在全球视野下来追寻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
摘抄:
我的生命基调,是以最大的安静,穿越最险的峡谷。
书的好处,是可以拿拿放放。你们即使把它放在书架里长久不理,我也会安静地在那里等着。